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2022-04-15 04:2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鉴赏的“再创造”》,欢迎阅读!
鉴赏,美术,创造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美术鉴赏的再创造,就是观众在美术作品前不是在被动地”,仅仅看到作品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而是要主动地、创造性地通过作品中美的形象、形式或艺术意味的鉴赏体验,去联想、发现、感悟……用自己的审美感受去丰富、深化对作品主题涵义、美感创作的领会。要做到主动地、创造性地鉴赏体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尤为重要。 一、构建开放、民主的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或观点时,并没有老师想象的那样积极、主动,而是有所顾虑,不好意思回答,怕回答错了老师和同学笑话,就想等着老师来讲解。这一现象,也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一味填鸭式地把固化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学生的必然结果,致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当代艺术影响下,艺术品、艺术家、观者这三者中,观者的价值渐渐凸现,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再创造者。对观者的重视,让艺术走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这种观念对美术欣赏教学有正面的激励作用。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经典作品,个人喜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譬如,在欣赏张瑀的《文姬归汉图》时,文姬的心情怎样?有的同学感受是蔡文姬归汉的心情非常高兴,马不停蹄;而有的同学感受与体验更加深刻,认为她的心情非常激动、矛盾,既高兴归汉,又舍不得丢下两个孩子,同时又担心归汉再嫁只能做小。学生的回答总是各不相同,极具个性色彩,这就是个人感知的差异,是对历史知识了解多少的问题。所以,教学只有认同差异性,让学生更自主地表达内心情感,才能营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的欣赏氛围,使教学摆脱既定框架的束缚,才能继续推进。 二、搭建知识框架,建立具有关联性的欣赏教学体系

欣赏教学的关联性着重体现在建立美术作品和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如今我们的欣赏教学常常顾虑到学生的理解力,倾向于就图论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趋于简单潦草,有看图识画之嫌。简单化的读图,并不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老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关联性的美术史框架,才能很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譬如,教师要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中,有时看似简单的联系和比较,作用却不可小觑。这是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也是对美术史了解的第一步。对于欣赏的作品,学生不仅要对作品视觉上的形式感、作品风格的时代感等有一个真切的感受,还要对作者的动机意图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有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审美感受才能够从单纯的个人体验中超越出来,在厚重的历史感中得到升华。徐悲鸿的《奔马》,不单要从形式语言上去感受、体验中西方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感受、理解徐悲鸿的思想情感。此作品于1951年创作,是描写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学生会产生疑问:马怎么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呢?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坚强、奋进,常会用到龙马精神等词语。徐悲鸿也是借马的精神激励我们战胜困难。画中的题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充分表现了徐悲鸿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因此,在联系了这一段中国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了,真正做到了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三、在作品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建立作品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会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除对作品的距离感。教学中,需要教师广泛吸收文学科学艺术音乐等多方面营养,而且要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欣赏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并记住所学的东西,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走向深入。例如:中国山水画为了表现空间感,运用了三远法。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欣赏这些作品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表现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爬山的经历与体验去理解什么是高远、深远、平远:走在路上,放眼看去,山脉起伏,一层层的,前后遮挡、重叠,这种空间距离感就是深远法;当我们走到山脚下,抬头向山顶看去,好高的山呀!视线由山脚拉到了山顶,这就是高远法;开始爬山了,爬呀


爬,爬到了山顶,放眼向远处看去,视线开阔,近景、中景、远景一览眼底,这就是平远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与作品的距离感,使学生理解了中国山水画追求意境之美是如何获三远的空间效果,而且又生动形象,引起了学习兴趣。又如,在欣赏《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中学语文课本中《口技》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艺人夸张的表情与动作的形式美感,让学生联想,穿越时空,感受说唱艺人说到精彩片段时的场面与气氛,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感。

四、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找寻可行的欣赏方法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读图时代。这里的是指阅读能力,原本是用于文本学习上的词汇,现在被广泛使用于欣赏教学中。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也并非人人具备,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想要读懂一件艺术品,观者要做的不是被动的直接感受,而是需要遵循一个可行的欣赏方法。美术欣赏教学,不是看看图或者讲讲故事,而是要用人文学科的教育法向学生传授技能、技巧。一般情况下,鉴赏美术作品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学式鉴赏、形势分析式鉴赏、比较式鉴赏、感悟式鉴赏等方法。这些理论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欣赏方法才是教学实践的法宝。教师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诸如图像分析、填表分析、感想交流、写小论文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那只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关键仍是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构建在理解之上的教学思路,和在这种教学思路下,学生对作品鉴赏的再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8c2a43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