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性法师介绍华严经三译

2023-01-22 20: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会性法师介绍华严经三译》,欢迎阅读!
华严经,法师,介绍

会性法师介绍华严经三译

《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介绍华严经三译 会性法师

各位善知识,新年恭喜,恭喜大家,增福添寿,得大智慧,将来成佛。

这回,本讲堂开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本品与学佛者的日常行持,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如丛林寺院早课的普贤十大愿,晚课八十八佛后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等偈颂,皆出于此。为佛弟子,当如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一一都有详说,欢喜念诵者,能得无量功德,故凡佛弟子,皆应发心研习。

本品出自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是品题。和前三十九卷是同一题目,也就是六十华严、八十华严最后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即‘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简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说于世尊初成道时,天台家云:‘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小乘则见佛于菩提树下享受成道之乐,乃至第三七日,思惟可度众生机缘。大乘见佛三十岁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后,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过去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讲华严经,阐佛境界。

华严经说些什么呢?本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佛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统摄无遗!昔有帝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答:‘华严经。\\\\\’帝疑般若教典六百卷,华严仅八十卷,为何华严最大?师云:般若虽多,唯演般若之理,华严卷少,含括一代时教,故最大。内容广博,不出二点:

一、明世尊及十方诸佛亲证之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明佛之境界。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境界。’其义在此。

二、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历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十一阶位的修行法,皆有详明。经中虽未标十信,但十住前所说道理,都是十信法。未标等觉,十地后所说,便是等觉法。

佛法不出空有二门,如般若说空,法相言有,华严则空有圆融,虽圆融,注重从有入门。所以,事相较多,理由事显,事得理彰,事理双融。贤首国师及华严宗诸大师将本经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法界。其中藉幻有


说明事与事不相妨碍的道理,最为深妙,不易明了,今为初学,且非说全经,仅一卷,及一品,只略知大概内容便可。

也有人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佛舍王位出家,成道后,托钵乞食,所享深妙法乐,无以伦比,借世俗之富贵为喻,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世间富贵如花上,若不善运用,则为恶业之源,岂似清净涅槃,胜乐无穷。

讲经惯例,先释经题,因农历春节刚过,才大年初六,寺院忙接信众,在家忙迎亲,累了四、五天,一静下来,就讲深理,恐大家猛点头称好,实际上是频梦周公,坐一小时,入定六十分钟,什么也没听到,反浪费时间,非常可惜!所以,先介绍本经翻译,明其源头。

华严经原文有多少?且不论他。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生于今之尼泊尔,用的原始语言是梵文或巴利文,须经翻译,始能读诵。本经传入中国,共有三种译本。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法师译。师于东晋义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住建康(之南京)道场寺,主译华严,四年方成。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人称‘六十华严\\\\\’,是最早的华严经译本。

武则天礼法藏(贤首)大师为师,执弟子礼。师弘华严,深感六十华严处会未备,闻于阗国有华严经,遣使访求,兼请精通华严的实叉难陀为译师,于证圣元年(六九),离东晋二百多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译于洛阳大内遍空寺,费时四年,共八十卷,三十九品,五十三万八千余字,后人称八十华严。

论品目比晋译多五品,实只多一品为前译所无,除补足前译,文较详,品目分得较,故成三十九品。

八十华严译出,贤首国师启讲,武则天御笔亲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偈,赞本经是无上、甚深、最微妙的法,百千万劫难逢难遇,今有幸见闻,读诵受持,发愿:愿解释迦如来所说华严大经的深妙义理。这首偈本是赞华严经的.,后广为流传,用作开经偈,由唐至今,无出其右,足见武后之才学,对法之恭敬。

八十华严出,华严经内容约已完备。据译家言,印度之华严偈颂原有十万,本译只四万五千,未及一半,但内容大抵周详。不过,也有缺略,不论六十华严或八十华严,都没流通分,到入法界品,普贤菩萨赞佛偈说完,就结束了,只有序分和正宗分。 三、唐,德宗时,般若三藏译。据说四十华严的梵本,早已传来,南天竺乌茶国王,进贡德宗,直至德宗贞元十二年(七九六),才诏般若三藏译于长安崇福寺,历时三年,有四十卷,称四十华严,距八十之译九十九年,距今一千一百多年。

此谓华严三译。其实,四十华严就是前二译的入法界品。六十华严入法界品,第四十四卷起,有十七卷。八十华严从第六十卷起,共二十一卷。般若三藏所译四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f255e2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