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2022-11-13 23: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欢迎阅读!
商山,赏析,温庭筠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原诗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着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再涉足名场;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压制,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们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作为晚唐着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着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诗集5 ,汉南真稿10,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编纂类书学海10;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着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


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注释

1、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3、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4、铎:大铃;

5、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6、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7、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8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9、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10、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诗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f4c23d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