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2022-04-15 04:5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欢迎阅读!
期中,质量检测,学期,年级,教学







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计60分)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18428月签订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3、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5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是在 A浙江慈溪 B.天津 C广西 D北京

6、在《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领土不包括...

(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香港岛 D澎湖列岛 7“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人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8、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钓》

9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创办近代工业,挽救清朝统治为目的而掀起的运动被称为 ( ) A洋务运动 B变法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0、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 ( )

A《民报》 B《青春》 C《新青年》 n《革命军》 11、下列口号中不是在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是( A“外争国被、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平等人权” 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在(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武汉 1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董必武

14、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A推翻资产阶级 B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C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D实现共产主义 15、国共两党第一次正式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16、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宁汉合流 B东北易帜 C北伐军占领南京 D中原大战结束 1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是(

A汪精卫 B.蒋介石 C.陈独秀 D张学良 18、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19、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①终年积雪的雪山 ②一望无际的草地 ③缺少粮食给养等 ④敌人围追堵截 ⑤内部的分裂

A①②③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20、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二、判断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添B 1、面对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 21855年,英法两国挑起了新的侵华战争,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319世纪80年代,中国从沙俄手中收回的地区是台湾。 4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 5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6、从十九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先后建立了南洋、福 建、北洋三支海军。

7、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被合称为三民主义。

8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919195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0、张作霖控制东北后,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









线三、材料解析题:(共2道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阅读材料:“林则徐的强力禁烟给国家招惹了战祸„„如果不是林则徐,令中国人痛

彻肝脾悔断肠的那场战争就打不起来。——网民亦忱《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是国家罪人》

请回答:(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你同意这位网民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这一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什么?



2 阅读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1)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此事件开始于哪一年?此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出三个即可)





一、选择题答案纸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答案













二、判断题答案纸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0ec3fa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