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问题

2023-02-11 23:4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问题》,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财务,改革,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问题

作者:栗甸芳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3

在新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企业中的财务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此实现财务工作质量的提升。财务工作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将股权质量进行置换与改善,全面提高股权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可以趁此机会将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现财务的杠杆收益, 也为企业提供全新的资金渠道。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期间,财务活动也存在一些财务风险亟待解决。 一、国企改革财务问题

(一) 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优化

现如今一些国企已经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即所谓的一把手负责制,这也就引发了对国企股权结构的探讨。国企中主要分为两种股权结构形式,即国有独资和股权多元化。第一,国有独资。这种企业模式尽管内部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然而成员也是企业职工,董事会成员和生产经营团队出现重合,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把手责任制。第二,股权多元化。这种股权结构模式是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虽然表面看来有自然人、私企参与其中,结构模式也更加科协,但是深入分析却发现,尽管国企内部成立了董事会,也对企业章程进行明确,但是一些纲领性的文件依然由企业主导人来完成,董事会股东发挥作用。如果该问题得不到解决,便会直接影响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财务基础性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中,上市的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落实,必须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要求,执行财务会计制度,但依然有一些国企,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会计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个别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扎实,但是对于一些新知识、技术的掌握却有所欠缺,导致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高。第二,管理会计需要严格落实。国企中的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保证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个别国企中的财务管理会计并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发挥作用。

(三) 资本运作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针对以现代化技术和社会环境成长的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最能够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很多国企一直以来依靠银行、自身经营、上级提供的资金维持运营,没有主动在资本市场中获取资金,由此也体现出了企业资本运作专业化程度问题。基于国企实际发展情形,导致该问题的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国企资本缺乏运作观念,很多管理人员是以国企管理体系进行逐层选拔,难免体现了官僚色彩,对于资本市场认知也较为片面。第二,部分国企工作效率需要提升,自身产品经营较差,无法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第三,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资本运作团队,经验不足。 (四)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国企进行投资决策时,论证不充分、决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十分常见,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为财务项目的运行造成了影响。第二,国企融资制度监督力度不足,资金融入没有计入成本中,致使出现经济效益亏损。第三,个别国企针对内部的资产采购处置、资金管理等项目,没有完善的制度监督,导致实际工作存在不足。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问题的解决方式 (一)积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实现股权改革

针对国企法人治理结构而言,为了保证其合理性与科学性,需要以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为标准进行完善。第一,国企当中的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公司法》中相关条例要求,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针对董事长以及总经理等职位,更要以法定程序进行确定,保证选择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才干。第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主管等部门,务必要时刻关注董事会履职动态,对投资、融资以及担保等决策项目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如果发现其中存在一些舞弊行为或者不良现象,必须及时纠正。第三,优化国企法人、高管薪酬有关制度,杜绝在企业已经出现经济亏损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依然维持原样不变的现象。第四,积极落实职工持股机制,使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职工持股制度的落实,将职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未来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也可以发挥出职工的潜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二)完善内控机制,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国企改革期间,一些部门便已确定了改革发展方向,即加强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于国企改革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一,完善内审机构。当前阶段国企当中已经逐渐建立了内审机构,然而从层级角度分析,所建立的内审机构均是以企业管理科室的模式存在,分管领导也是国企中的副职,无法保证内审结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所以,考虑国企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需要在保证独立性、公正性的基础上成立内审机构,直接联系董事会。第二,创新审计方式与内容。当前国企中现有的审计不能有效实现业务全覆盖,审计监督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国企进行改革期间,也要落实全面审计,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尤其是国企资产的审计和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第三,全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升内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选择专业素质、技能强的人才,在企业中创建积极的工作氛围,组织培训活动,为职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条件。 (三)设置管理会计,规避市场风险

国有企业属于经济性组织,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实现于运营和发展,一方面要抓住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管理会计职位的设置,能够为企业决策和管理相关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信息,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国企改革期间,需要将管理会计设置当做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招聘高素质人才,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担任管理会计。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国企,组建管理会计队伍;第二,与企业发展实情相结合,针对管理会计进行建模,企业之间的业务管理范围与方法不同,管理会计需要结合实际建立适合的模型,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信息。

(四) 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实现转型,提升资本运作专业化程度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也需要完善和优化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所以,作为财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财务动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此外,国企改革期间也需要引进一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进行战略重组,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出人才潜能,规避市场风险,以达到提升资本运作专业化程度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面对改革风险,需要提前制定应对举措,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要聘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设置管理会计,以此加快实现国企财务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3328f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