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人教版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2024-04-06 17: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一语文人教版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欢迎阅读!
西江月,秋思,人教,初一,语文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 《西江月》

1、用原文回答。

1)《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西江月》以动写静,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 3)《西江月》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西江月》中写急忙避雨迷路,焦急迷惑之后欣喜的句子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纷歧又叫做长短句。这首词用空行的方式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上阕、下阕。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选自《___________》。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另外的树枝,不是。

4、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这两句。 划节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从前我曾住过的社林边的那一家茅店,过了小溪就能看见。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先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是农村丰收的景象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6、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感化? 蝉鸣、鹊啼、蛙叫。突出了欢乐的氛围。

7、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

6、乌 8、用本身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感化? 调动的是听觉和嗅觉器官,浮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10、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十分欢快。

11、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用原文回答

1、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能侧面浮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天净沙 秋思》词中的大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西 二、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标题问题。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杂剧四大师”。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这首曲的标题问题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1 / 2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惨的感触感染。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条有理,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触感染。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浮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感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拔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应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标题问题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7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景象,渲染了秋天的黄昏悲惨的氛围,浮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痛惆怅之情,浮现全曲中心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积累句子。

①积累两句有关“秋”的诗句或词句。

②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积累两句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345fd6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