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拓展故事精选(大杂烩)

2022-05-23 20:46: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用拓展故事精选(大杂烩)》,欢迎阅读!
大杂烩,拓展,常用,精选,故事

不要等到比原来小

小时候,有一次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我用一种捕猎器。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我隐藏的灌木从中,只要野鸡受到撒下的玉米的放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我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9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走进了箱子。我正要拉绳子,又想,3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我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扎头绳,有套住一只,但我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的吧。终于,连最后的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那一次,我连一只野鸡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非浅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心不仅让人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面对危险抬起头(针对空中抓杠)

几年前,一个由7个探险家组成的团队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他们经过一座险恶的石山下时,山体发生迸裂,十几块巨石从山轰然而下。

等一切沉寂下来,7个探险家中有6个已经被乱石砸死,而剩下的那一个探险家只受了点轻伤。

闻声而至的记者问这个幸存的探险家:“你只是侥幸没有被石头砸中吗?探险家淡淡地说:“只是因为我面对危险抬起了头,从而得以避开巨石的袭击。

面对危险抬起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当有人告诉我们头上正有东西掉下来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把眼一闭,然后把头一缩,其实这对避开危险没有任何用处。危急时刻或逆境之中,只有抬起头勇敢面对的人,才有可能逃离危险,战胜困难。

分段实现大目标(行动的计划性)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山一样横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


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管理和IT的对话(沟通的目的)

有一个人坐热气球在天空中飘浮,不觉间迷了路,他把热气球下降少许,向地面上的一位路人问路。

「对不起!你能否告诉我,我现在身处何方吗?」 「你现在正坐在热气球上,离地面约3米。」路人说。 「先生,我猜你一定是从事IT行业的。」热气球上的人说。 「对啊!你为甚么会知道的?」

「因为你给我的答复很技术性,但完全没有用。

「先生,我也猜猜你的职业吧!你一定是做管理的。」路人说。 「对呀!你为甚么会知?」

Well!因为你不知自己在哪?也不知自己应往哪方走,但你却希望我帮你解决问题,你现在的处境和先前没有两样,但责任已归咎在我身上。



找问题(不要忘了目标)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哪去了?

(合作的重要性)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 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 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 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 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 康的生活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人生感悟)

一个老人,四十年前远涉重洋,在他离开家乡之前,他的恋人用一条红绒线打成一个同心结,这个结后来一直挂在他的腰际。

几年后,他在海的另一边结婚生子,日复一年,年复一年,恋人的音容笑貌宛如一幅模糊了的山水图画,而故土家园,也早己成了梦里的山河。但这个老人,直到暮年,还是常常对着同心结喟然长叹。

直到有一天,他的孙子看到了这个漂亮的结,非要拿在手里把玩不可,小指一勾一引的,这个结竟然打开了。

一个结打开只是一条长长的线。是一条简单的绒线,恋人用人为的手将之打成一个繁复的表达心愿的结。世间多简洁明了的事,只因为用了苦恋痴缠的心。因而变得异常复杂。

老人大悟。

线原是线,但假人之手,可成结。用之在心,是为心结。

人大半生的苦恨怨憎,常常缘起一些细小的枝节,因为放不开,就以为是结。其实一旦想通了,一条线无论成何种形状,怎样演变,都还是一条简简单单的线。

线可成结,郁结在心。却也还可成为线,解线抒怀。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是我们一生都不能放开的呢?



爱若和布若(针对新员工)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经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点评:

1 人与人的差距,更多体现在思想方法上,虽然初始时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

2 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仅仅靠一味地苦干奋斗,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旧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3 成功的规则未必那么明显,需要很高的悟性与洞察力,面对差距和挑战,及时调整心态,增强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谋善断、随机应变的能力。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甚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

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 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甚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啰!”

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么?

给我行动,抱怨免谈!



在台湾IBM公司大厅,IBM工商事业群总经理黄慧珠坐在红色方块组成的沙发上,微笑地与人交谈,行经的员工都自在地向她打招呼。

她是从瘠土里冒出来的奇迹。一个IBM员工们传诵的神话。

今天,她领导的工商事业群(针对中小企业客户)为台湾IBM贡献一半以上的营收。但是,10年前,IBM企图进攻中小企业市场时,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经验与销售管道,许多优秀的业务菁英宁愿守着大企业客户的「沃土」,也不愿带兵主攻「贫瘠」的中小企业市场。 当上司把脑筋动到黄慧珠身上时,黄慧珠正在「肥沃」的金融事业群担任第一线的业务人员,作也已经驾轻就熟。但是,她不像其它人守着沃土,却愿意接下中小企业这块「难耕的田」。10年间,运用各种策略与资源,她反而把「瘠土变沃土」,令许多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知道一个人面临这种转换时,一定有很多挣扎,毕竟被指派到新的领域,就是一个难打的战场,」她回想当时的心态。

许多工作人被指派负责一个资源与条件不佳的工作时,心里总是无法平衡,甚至怀疑自己是受到「惩罚」。到底黄慧珠当初如何调适心境,如何顺利地带领新团队克服种种的障碍,反而为自己与台湾IBM创造新的竞争力?《CHEERS杂志》专访黄慧珠,将她的经验与方法分享给读者。 谈谈你当初接下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工作,当时的心态?

当时我在金融事业群工作了六、七年,这个事业以大型银行业客户为主,也是IBM向来擅长的。


后来IBM转型的一个方向是往中小企业市场发展,公司判断市场成长潜力在中小企业,但是,却是IBM没有开发过的市场。所以,他们决定找比较强的人来带,结果问了好几个人,大家都不愿意。后来,我的老板来找我。 新机会,新可能

其实我觉得,一个新的机会就是一个让自己出头的可能。

我问老板两个问题,一:我有没有说不的权利?如果没有,何必找我谈?二,我过去之后,公司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我可能的前途是什么?我当时是第一线的业务员,当然希望自己可以更快升主管。

对于第一个问题,她说:「最好是过去,如果妳坚持不愿意的话,公司并不会强迫。」我听了她的回答,就说:「好,我愿意做。如果公司派我过去,又不是不公平,我就应该去。」 至于前途的问题,我的老板说:机会随时都在。于是我向她表达:还是希望有较快的升迁机会。于是她安排我见总经理沈安石,总经理说:「表现好就升协理,表现不好就什么话都不要讲。」我觉得很公平。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4个比较大的困难。第一,IBM的形象是服务大型客户,所以要扭转中小企业客户心目中的这个形象。第二,针对中小企业的销售体系与管道还不健全,中小企业又那么多,根本不可能靠业务员一个个去跑,必须跟经销商合作。第三,IBM的产品与服务方式都是针对大型客户而设的,金额动辄上千万,一堆人去帮客户工作。但是中小企业要的是快、完整、便宜成熟的产品。第四,很多业务人员觉得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成就感不如服务大客户,在公司受重视的程度也不高,被当作是「二军」,而内部的服务部门也常常把大客户列为优先。结果,case又小、业务员没有成就感、资源与支持又得不到,变成恶性循环。 你怎么帮助业务员脱离这个状态?

我坚持我们的方向是做服务,不能因为IBM之前没有人做中小企业的服务就不做。因此,我向组织内部争取一定要有专属于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人,我们出去跟客户谈生意时,就带着服务人员出去,结果客户的老板看到服务人员都去了,就很有信心。

所以寻求资源很重要。然后,我们去找中小企业里面某一个产业的指标公司,不惜成本地替它做出一个软件包之后,再去同产业的其它家客户那里卖,只在某些部分修改。这样一来,我们成本低,每34个月就做好一个客户,又快又便宜。结果。业务员愈来愈有信心,对客户愈能掌握,服务也愈来愈好,就变成正向循环。 树立典范

主管可以用什么样的制度来转化这种心情吗?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业务员不会因为你讲就相信。所以树立典范很重要:选择一个业务员,励、支持他去做,他成功了就给他奖赏,把他的困难透过公司的资源来解决,你在客户那边服务的愈强,后面的整个团队就愈强,人家看到有这样好的结果就会起而效尤,就达到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当一个面都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从一个点去突破,如果你连周遭都无法改变,就只能先改变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改变,就只能抱怨了。我今天带团队也是这样,就是把目标跟奖赏定出来,有人把目标做到,就给他很大的掌声,所有的资源跟掌声都在他身上,贴英雄榜,为了一个case可以被奖励很多次,我就不相信其它人不动心。

其实我一开始常跟业务员说,不要怪人家不支持你,你要问:是不是让人家觉得应该帮你忙?所以后来我们业务员只要有成功的案例,就到处跟人家说是服务部门的功劳。业务员把舞台架起来,功劳都归给服务部门,服务的人会不喜欢上来表演吗?所以我们业务员不只服务外面的客户,也把内部的部门当作客户来服务。 热情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你很快就把大家不看好的产业做起来,也快速升迁了?


我接下任务一年半之后就升迁了,我并不意外,也很感谢公司认可我的能力。其实我当初有一点点惶恐,承接那么大的挑战,会很怕做不好。但是我真的觉得挑战是愈难愈好玩,因为我很努力,而它是不同的学习和成长。

碰到自觉得怀才不遇、没有机会表现的部属,你怎么帮助他?

能进IBM的人都不会是没有才能的人。我觉得区别是工作的热情与责任感。你要热爱你的工作,这是说,什么工作交到你手上,你都想要做到最好。而因为你有热情,你才会负责任。就好像鲨鱼闻到血迹就想咬下去。业务员一看到案子就想要做到,做产品控管的人就是要想办法把产品做到毫无缺失。因为有热情,其它的东西才会跟着来。 会不会只是运气好坏的问题?

我认为愈是跌跌撞撞,就愈能学习。一个人很顺遂,可能是你没看到它后面的努力,当然不排除有手气的问题,但是这不可能让一个人连续三、四年好运。运气会有,但绝对不会多。 但是被分到「不容易耕的田」,心态的确还是难调整,不是吗?

坦白讲,难耕的田,人家会不清楚吗?正因为它是不好经营的,你经营出来,人家才会觉得刮目相看。

其实,我刚到IBM工作时,公司给我一个很难经营的客户,我很努力,客户终于比较满意了,那时候,我甚至会在半夜接到客户的电话;每天提三餐便当给服务人员吃。 你当时心里的感觉是什么?需要调适吗?

我觉得不需要调适,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把客户服务好,而我当时的技能根本没办法帮客户解决问题,只能靠工程师。业务的目的是销售、寻找资源来帮助客户、帮客户做规划,这些是我们的工作,提便当当然不是我的工作,可是在那个时刻,你没有其它事情是能做的,你不提便当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去工作,那你还能做什么?我做的心甘情愿,而且多年以来,从来不觉得这是我不应该做的。 寻找工作的目的

所以,年轻的工作人觉得抗拒,觉得这不是他在学校所学、不是他在企业应该做的,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这件工作背后的目的?

对。我以前听过一个情境,她是秘书,但是公司同仁要求她泡咖啡,她很不以为然,觉得被视为二等公民。

我认为,如果你觉得你的专业不是泡咖啡,你大可以说:我不太喜欢泡咖啡的工作。但是,你要提出来你能做什么。除了泡咖啡之外,你再去争取更好的工作表现机会,然后有一天你不再需要泡咖啡,那才是你需要做的事,而不是在现阶段抱怨。

当然有些人会忍气吞声,但我认为一个公司如果会有秘书必须泡咖啡的文化,绝对不是一天造成的,你当然有机会在现阶段突破,但很可能你会被别人认为你是怨天尤人。

坦白说,那有什么明文规定业务员一定要做什么?有明文规定秘书一定不能泡咖啡吗?假设秘书的工作规定上有清楚的写秘书要泡咖啡,那就泡嘛,这跟你原来学什么有什么关系?每个人所学的跟每个人能用的本来就不一定要相符,在工作中也会学到很多新东西,并不是只有在学校学的才算是学习。

所以我始终觉得,你要追求什么,都是可以不计代价去追求的,只问你对那个事情的热情是不是够?如果够的话,你哪里在乎你做什么? 你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吗?

有。其实我是在师范大学念数学的,毕业后教3年书,后来又念研究所,后来转行到IBM来。

我刚到国中教书的时候,学校给我排了生物课、美劳课、团体活动课等等七、八种课,其实就算是新来的老师也很少有人这样。而我那班正好是那个年级唯一的男女合班,很不好带。 主动表达态度


起先,我觉得当新老师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对,后来有其它老师来跟我讲说:你被欺负了,那我开始就不平衡,加上生物课我也没学过,教课之前我得要花很多力气,还得要找课外教材,然后教其它7种课程都要重新去学习,我觉得很辛苦,觉得我真的是被欺负。

于是,我就去找教学组长,虽然我那时候是个新人,结果我跟他讲的很不高兴,我居然后来跟他摔课表。我事后想想觉得自己很不对,那时候年轻气盛,也是受人家影响,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至少抗议了我不想要做的事,虽然方法不对,但是我的动机是想要沟通。 所以,现在我就会建议跟他沟通说:我真的很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能不能只让我教一门美劳课,美劳课可以排多一点没关系,我会试着沟通。其实,教务处的教学观摩、运动会、校务会议都是我做司仪,这些原本都不是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讨厌去做;但是,学校叫我教七、八科、准备那么多我不会的课程,我就觉得很痛苦,因为是我没有能力做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突破。如果环境就是很烂,我可能老早就离开。 你去摔课表时,去沟通之后怎么样?

后来就好多了。因为其实他也了解到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真的对我很不公平,我表达之后,人家就会考虑我的意见,人家就会知道其实我在乎。本来这就是人性。 以行动取代抱怨

所以你建议工作人应该主动去表达某些事情是不能接受的?

对。我认为人一定要主动,如果只是被动抱怨,不做任何事的话,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你想要有所变化一定要有行动,不管行动有效或没有效。如果现状是即使你行动了也没办法,你可以选择离开,那也是一种行动。就算我的表达方式不对,可是我行动了。

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如果你觉得老板不好,你不妨放风声说要换部门,如果你够好,哪个主管不抢着要你?如果你喜欢现在的公司,只是碍于公司规定,必须要一、两年才能调部门,那么,两年有什么不能熬的? 你曾经因为工作难熬,而决定改变环境吗?

我记得刚开始在金融事业群工作了几年之后,工作上有点瓶颈,一直想突破,也没有很快的结果;我那时候生小孩,又觉得应该要照顾小孩,家庭跟工作两头烧,我婆婆也过来帮我照顾小孩,我那时候就跟我的先生、家人有点冲突。比如对带小孩的方式有冲突,原本我跟先生从不吵架的,那时候却开始吵架,所以适应有点困难。

那时候刚好1992IBM大亏损,公司正在转型,原有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冲击,我们业务员的角色不像以前那么受重视、受鼓励,他们觉得我们的专业知识好像不够,就有很多优秀的人就离开了,而当时有很多的升迁会让人觉得很不公平,所以那时候就很想离开公司。 我当时33岁,感觉当时是一个瓶颈,于是我想请一年的育婴假,后来公司让我请3个月。所以,我就是先离开工作,让自己沉静一段时间,去好好思考,后来跟家庭也做了很好的沟通,调适自己的心情。

所以必须要先转变环境?

对,我有一点处理不了那么多的状况,因为所有的环境都在变化当中,那时候是满低潮的。 所以,我觉得要表达;不是主动改变环境,就是改变自己。其实,我之前之所以离开学校是我想清楚了,就算我当到校长,都不会是我要的人生。所以,我一边工作一边去考研究所,一方面还要兼家教帮助家里的生活,那一段生活满辛苦的。

奉劝工作人,最终还是那句话:热情是一切的基础。(蓝丽娟采访、整理)

“不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机会,创造力和成就感总是在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摸索产生的,所以IBM台湾分公司工商事业群总经理黄慧珠的成长说明了一点,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中“给我行动,报怨免谈”也许是最好的注解。

国内企业的女名人董明珠也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了一个卓越的企业“格力电器”


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思考“如何成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吧!

你听得见,但你听懂了吗?

人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只要耳朵能听得见,就自然而然地具备聆听技能,其实则不然,听得见与听得懂完全是两回事。

在某期央视《对话》栏目中,当主持向嘉宾--诺基亚CEO奥利拉提问:成为CEO什么能力最重要?奥利拉相当干脆地回答:"沟通(Communication)和管理人的能力(Managing People Skills)。"

时隔一周,《对话》又邀请到了当时爱立信的CEO柯德川,主持人向其提出了同一问题, 人意料的是,柯德川的回答与奥利拉惊人地一致--还是沟通。于是,主持人不禁笑问,他是否与奥利拉串通好了作答。

从事过高层管理工作的人都会认同,在管理中沟通技巧至关重要。在世界各大商学院和商业研究机构对成功管理者的调查中,?quot;什么是他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问题回答的统计,"沟通能力"始终排在首位(如 Hunsicker 1978Prentice 1984CurtisWinsor and Stephens 89)。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更要求我们不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频繁沟通。而聆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环节。 听得见≠听得懂

在沟通过程中,聆听是准确接受和理解信息发送者意图的关键步骤(见图1)。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和沟通内容,受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能力、经验等因素影响,尤其当沟通对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采用的语言又不是母语时,更容易出现误解。所以,只有清楚地掌握对方的真实意图,方能采取有效的和积极的反应,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也许很多人明白沟通和聆听的重要,但在我们的正规教育(除了一些与传播相关的专业)乎没有一门课是教学生们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更不用说教授如何聆听。根据著名管理学Lyman Steil 的研究(见图2),在人们所使用的听、说、读、写这些沟通技能里,使用最频繁的是""然而所接受训练却最少。虽然此类研究是在别国进行,不能完全以此推断中国的状况,但可见聆听重要而没被重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只要耳朵能听得见,就自然而然地具备聆听技能,其实则不然,听得见与听得懂完全是两回事。

成功聆听六步曲

如何提高聆听能力,提高倾听质量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英文单词C.A.R.E.S.S.来学习和掌握聆听技能。这英文单词的真正意思是"爱抚",其实,积极聆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他人的心灵。一个好的聆听者定是个难得的朋友,一位具备卓越聆听能力的上司肯定是位好上司。

C.A.R.E.S.S.的每个字母代表积极聆听的一个步骤: 1. C 代表 Concentrate,即专注。

聆听首先要专注,这样方能排除沟通过程中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是外部噪音,更多的是因为文化背景差异继而影响正常沟通,如语言、价值观不同等。聆听过程中是否专注是一般的"""聆听"的区别,没有用心的"""右耳进左耳出"的听。只有用心地去""方能清楚地听见对方所说的信息,这样,才能正确地解码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一点亦可从中国汉字中得到佐证,繁体字--""中就包含了"",即表达了在听的过程中要用心去""的含义。

(还有一个有关“金佛”的小故事也可说明这个道理,哪个金佛最重,从耳朵出,从嘴出,到肚子里)


2. A代表 Acknowledge,即确认。

在对话过程中,可通过一些象声词如""""或者点头等举动让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地听。这种沟通过程的不断确认会让对方感到轻松,觉得你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他/她,更容易使其表达自己的思想,亦有助于与对方建立信赖关系。 3. R代表 Respond,即反应。

在沟通过程中,通过反馈信息、提问等方式,可保证沟通的通畅。一般可提以下三种问题: ? 核实问题,目的是核实对方的信息,如"您的意思是„„";"您说的是不是这样„„" ? 继续问题,目的是让对方继续讲下去,如"结果呢?""又怎么?"等。 ? 方向问题,如"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等。

尤其在跨文化沟通中,需要不断地提问来保证你所听到的和理解的信息与对方欲表达的信息一致。

4. E 表示Exercise Emotional Control,即情感控制。

这一点在聆听过程中比较难做到,因为在交谈中,我们时常会对对方的话产生偏见,有时,对沟通者也会产生偏见,从而导致一些具有自己价值观的判断。(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过滤器,眼睛只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耳朵喜欢听自己喜欢的东西,鼻子喜欢闻自己喜欢的气味,舌头只喜欢品尝自己喜欢的味道,嘴只喜欢吃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倾向,喜欢听自己喜欢的东西,将不喜欢的东西拒于千里之外。我们还通常用第一印象来判断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很难集中精神交谈。在跨文化沟通中,由于沟通者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更容易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习惯、行为规范等来判断对方,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话或一个行动,失去了客观接受信息的态度。

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头脑,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客观地、积极地和主动地听取对方的信息。 5. S代表sense,即感觉。

在交谈中,对方可能有些话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通过非语言的信号如面部表情、神、说话的语气等流露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非语言信号观察和感觉对方并没有说出的意思。 (听到别人没有说出来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情景,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角度) 6. S 代表Structure , 即结构。

Structure属于聆听过程技术的层面。在真正了解了对方的信息,清楚了对方的意图、目的后,考虑以什么方式,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用怎样的次序、逻辑来组织你的信息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或者怎样更具有说服力,以及更有效地反馈对方需要的信息等。 聆听和任何一种技能一样,都需要不断练习,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提高这一技能。不用怀疑,优秀的聆听技能是个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5844fa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