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4单元 《老子》选读

2022-07-25 15: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4单元 《老子》选读》,欢迎阅读!
选读,诸子,先秦,选修,人教





知人论世

[走近先贤]

老子:道家人学派创始人

1生平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471年之间的春秋时期。他早年好学,曾在周朝国都洛邑(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今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老子晚年见周朝衰落,骑青牛出函谷关西去,出关前写成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2主要成就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国学经典] 万经之王——《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篇,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性极强,很有韵味,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用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感知思想] 老子的核心思想

1为本的天道观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如:其一,道的特征是“不可名状,无形无象”;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其三,道是无。

2.“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向相反的一面转化。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

(1)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2)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3.“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们洗心内照。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

4.“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文本概览]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






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仍,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认为争强好胜是达不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思想态度。

本单元节选了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七则论断。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化不居的,天地间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时会向相反的一面转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64898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