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1 04:2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语文,小学,应用,教学,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民乐县南丰明德小学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时代特征,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它将成为信息和管理领域举足轻重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巨大影响,必将推动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媒体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教学媒体的变化、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引起并带动教育理论、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原理及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然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处理文本、数据之类的信息媒体,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的专用品转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并将广泛的应用于学校教育多媒体技术将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面貌大为改观。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三、语文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及充分运用成功教师的丰富经验。软件教学内容的编写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为核心,使软件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先进的教育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形成具有语文科特色的知识体系。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和人机交互的优势,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功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演示看画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排版和粘贴,在电脑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


术获取信息, 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 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 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继而提问“: 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 当时就有学生建议: 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 此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 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 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课前,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的录像。让学生的思维进入鲸的世界。接着提问: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而不叫鲸鱼吗?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后,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 是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 而不在于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 在采集、整理语文教学信息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适量、适度, 效果第一。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反馈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不同的情, 加以指导, 给予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何克抗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世界报》 3.李克东等编著,《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4.张诗亚、周谊著,《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ad10fb770bf78a652954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