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茶文化研究视野

2023-02-09 12:2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开阔茶文化研究视野》,欢迎阅读!
茶文化,开阔,视野,研究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人饮茶的风俗,竟被反映得如此具体而形象。〞

开阔茶文化研究视野



开阔茶文化讨论的视野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社书《杭州茶馆》《城市问题探究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的副标题为“城市休闲方式的社会学分析〞。我也关注过茶馆。却从未想到过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茶馆。徐明宏是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他用一个社会学家独到的视角,以茶馆为切入点,揭示了茶馆在全球化大文化背景下的宏观形态、社会功能、存在问题,以及将来之路。确实,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不久前,看过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松勤的《唐宋词社会文化讨论》。沈先生在讲解并描述唐宋词的社会文化功能时,专列“茶词〞一节,举大量的词作,细数茶词具有的社交、娱乐与抒情三大功能。 还有。有名宋词专家吴熊和先生的博士讨论生黄杰所撰博士论文《宋词与民俗》,对61首茶词和很多虽非茶词却又涉及茶的词句,进行深入的讨论,梳理成摘茶、制茶、茶功、茶礼、银叉法、烹茶法和分茶斗茶等六个方面作了阐述。述: “通观这些茶词与茶句,我们惊异地发觉,宋



行文至此,忽又想到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朱叶青先生的那本《十三不搭》。他那诙谐幽默、调侃人生的文字中,不乏解读历史时的眼熟仔细。其中《茶经天题》一篇,对《中国茶经?饮茶篇》中“茶具〞一章的“文字欠妥〞处,逐一作了补正,共有20条。原来朱先生本科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班,又曾在国家建材讨论院陶瓷硅酸盐所供职过。学术讨论的底气很足。

分别读过这些书后,渐渐清晰地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茶文化是一个边缘文化。茶文化讨论是多元化的,大量的讨论成果散落在茶外的不同专业学科问,而且好像并非着意于“茶文化讨论〞而为之,却是真正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

细想一下也是, “茶文化〞这个词的出现也才20多年,1999年版《辞海》中尚无“茶文化〞这个词。“茶文化〞还是一个说得多,其基本概念还不具有学理地位的一个领域。中国历史上没有职业茶文化讨论者,今日有志或有兴趣于茶文化讨论者不少,但以此为职业者也稀缺。如今我们誉陆羽为“茶学家〞、“茶文化专家〞,其实他在戏剧、地理、诗词、

1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文赋等方面都很杰出,只是因《茶经》著述的声名远播,反而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成就。此后,写茶书、咏茶诗、作茶画者。都为喝茶爱茶的文人士大夫,偶有短期出任过茶相关官职的如蔡襄、丁谓、陆游等。 再谈大一点,中国的很多流传文化门类如绘画、书法、诗词等,与茶文化有着同样的特征:一是开始都是业余“玩〞的,非职业的;二是即使出现了职业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后。仍旧以业余“玩〞的为基础,而且业余“玩〞的未必比职业操手逊色。

如今“茶博会〞多,“茶文化研讨会〞多,但很多“国际〞、“高峰论坛〞等名头、实际状况又如何呢?毋庸赘言,可想而知。一方面是不少研讨会名头很大而内容平平。另一方面是如前述徐明宏、沈松勤、黄杰、朱叶青等等有真知灼见者,未能登上茶文化的论坛。试想,假如能办一次有上述诸位(当然还有本文未提及的更多学者)莅临的研讨会,该有多么出!写上此文,只为呼吁当其事者要开拓视野,着眼于更多的茶文化讨论者和讨论效果。这是一宗可转化为生产力的珍贵文化资源。茶文化媒体不妨可以开发一个专栏,请各路读者、推举茶文化讨论的好书、好作品。

3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d28277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