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诸己》教案 - 果实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2022-05-28 14: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求诸己》教案 - 果实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欢迎阅读!
果实,教案,教育培训,中小学,继续

《求诸己》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 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数:1课时 一、 导入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难免遇到不被人了解,怀才不遇的情况,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无位”“莫己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让我们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找点灵感。

有一个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过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求别人不如求自己”,这与孔子交给我们的“求诸己”不谋而合。那么,怎样才是求诸己呢?

二、 分析语段

(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5.27 19.21 19.8. 7.31

1齐读,教师提示重点字词,学生脱离参考译文互助翻译。 2、请问,这几章中重复出现了那一个字? “过”是过错的意思

3、分别提到了那些人的过错? 君子之过 小人之过 孔子之过

4、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过错的? 君子之过——人皆见之,更之 小人之过——文

孔子之过——以人知为幸

小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需要“内自讼”,从自身找寻原因,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我们也可以像君子一样,远离怨恨了。

1


过渡: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显而易见的过错,只是有些懈怠,有些畏葸,有些无所事事,有些言过其实„„那么,在这种时候我们又改如何“求诸己”?看看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二)躬身内省,惜时用心 6.12 9.17 9.23 17.22 14.27

1、自由朗读该几章节,谈谈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又改如何“求诸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强大。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会厌倦竞争,我们会感到害怕,我们会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来逃避。孔子要求我们做一个勇敢的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

过渡:当我们苛责了自己的过错,又勇敢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强大,变得更有追求,这时我们还需要“求诸己”吗?是的。请研读下面章节:

(三)修己以安人 14.42 7.3 7.30 5.8

1、教师范读该部分,学生概括该部分要求我们怎样“修己”?

学生一起回答后教师明确:修养品德,讲习学问,趋附道义,改正缺点,追求仁德„„ 2、讨论:5.8中,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这些表述,你觉得他觉得这几个人是仁德的吗?说明理由。 教师:对子路,孔子说的是他军事上的成就;对冉有,孔子谈的是政治上的成绩;对公西华,孔子讲得是在礼仪上的专长。孔子重礼仪,轻武力和政权,子路、冉有自然不能称为仁者;而公西华虽然遵循礼仪,但也只能算是依礼法,做了一个外交官,而不能用道德礼法来教化百姓,所以也不是仁者。他们都没能达到修己的最高境界。 3、修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安人

4、谈谈你对“安人”的理解? (点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幻灯展示(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二)躬身内省,惜时用心(三)修己以安人 结束语:

当我们化解了自身的缺憾,成为一个勇敢从容之人,我们的内心就像阳光春风般温暖。当我们再用内心的阳光去温暖身边的人,用内心的春风去吹拂左右的人,那么我们真正做到了修己以安人。

三、作业:以“求诸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基本要求同高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64b496da38376baf1fae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