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霜月阅读答案

2022-08-29 23: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霜月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李商隐,霜月,答案,阅读

李商隐霜月阅读答案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诗人在

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

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下面是文学 Lynn 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

【原文】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 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阅读李商隐诗《霜月》,完成后面问题。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题目】 1: 这首诗借助于霜和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描写霜和月的 ?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寄寓了诗人在浑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

的深切愿望 ; 以及崇尚圣洁、耿直而不媚俗的高尚情怀。

2:

诗人描写霜和月没有从霜月本身着笔,而是写霜月里的青女

和素娥 ; 用青女、素娥的“俱耐冷”和“斗婵娟”来象征霜和月的美

)








好品质。这样, 诗人不仅描绘出秋夜的自然景象,而且还表现出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



【简析】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诗人在



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

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 变化说明霜冷长天, 深秋已至 ; 次句言月华澄明, 天穹高迥 ; 三四句写



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 ; 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 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 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 ; 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 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 ; 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 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



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



; 是他性格中高标绝

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 青女,



就是诗人隐以自喻 ; 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



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姜斋诗话》 )



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



学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6acc3b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