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2022-11-11 08:1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北固,教学设计,山下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作品有《奉使登终南山》等。

4、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5、学生默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

页眉内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出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句,抒发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即景抒怀。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但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恰到好处。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产生密切的关系,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加阔,风正一帆正挂着。颈联是即景抒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以传的思绪。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

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

————即景生情、旅途思乡。



页眉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874aa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