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探析

2022-09-17 13: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探析》,欢迎阅读!
思政,探析,路径,挖掘,语文

小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探析

摘要:“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把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好,这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小学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奠基阶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在“学科思政”视角上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育是一种更高意义的生教育语文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语文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要培养新一代中国青少年不朽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个人成长与发展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要因文制宜,寻找思政内容切入点;要以小见大,挖掘思政教育素材;要此事躬行,落实思政教育实效,从而不断优化语文“学科思政”的教学策略,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元素;挖掘路径 引言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想要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做相应革新,建立新的阅读指导思维,关注学生多种学科能力的发展,充分凸显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基于思政课程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除了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避免单一的说教和一味的价值灌输。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本中教学素材的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这些内容做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课堂教学互动,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会对于相关的价值产生更大的认同,思政教育也能有效落实,这种教学实践方法才更值得推崇。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寻找思政教育元素

在新时代的工作开展中,我国的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目标,促进思政教育在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树立正确的实践发展观念,促进素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作为引进思政教育的主要元素,从而促进与课堂之间的深入研究,分析文章内容的知识点,从而促语文学科与思政知识的结合,引领学生一同发现、一同探索,激发学生内心更深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就会对文章的故事产生影响,并且学会从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

2、优化教育内容,抓住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在应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版本的教材不可能在每一个地区都适用,所以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适当优化教学内容,运用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桂林山水》中,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漓江水的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沉浸于漓江美丽景色的同时,播放一段漓江的风景图片,将漓江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学生欣赏图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读出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语文教师把语文教育内容合理地优化,将语言文字的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落脚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学生的社会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展开思政教育


通过古诗词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亲身经历等相关资料,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诗文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降低古诗文欣赏的难度,使思政教育在古诗词中更好地落实。举例来说,在教学《咏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将作者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自武则天时中进士,离家50个年头,一直在朝廷做官,直到唐玄宗年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作者在一个春天,在河边的柳树下创作了这首诗,并且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由此学生就可以在这些资料中得到关键的信息,并带入古诗词的背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古诗词变得更加通俗易懂。通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情感。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语文教师心中要有思政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始终高擎“立德树人”大旗,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创新方法途径,寻找语文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促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让红色基因固本铸魂于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心田。用语文的情怀丰润思政教育内涵,以思政教育为根基铸牢语文之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一份才智、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7.

[2]潘莉萍.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2.

[3]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c0d739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