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彷徨》有感

2023-05-08 02:0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彷徨》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彷徨

读《彷徨》有感

读《彷徨》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彷徨》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彷徨》有感1

彷徨与坚定,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与幸福;反抗与屈服,演绎了一个社会的升华与堕落。

——题记

近日,有幸拜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内心仿佛被撞击了似的,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是为一个个故事悲剧的收场而惋惜,也许是对封建制度下人们悲惨生活的无奈,更也许,是对那麻木不仁的奉承封建者的怨恨……不知怎的,竟有些说不出,道不明。

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便被其迥乎不同的文风吸引。它既不是古时李白诗之豪放、李煜词之哀婉的再现,又不似现代朱自清散文之清丽、老舍小说之写实的加工。他仿佛铸笔为剑,刺中了一个时代的伤痛;却又如汩汩细流,柔情地抚摸着干涸已久的心田,让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那文字,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发出的呼喊,是对封建黑暗制度无情的讽刺与批判。

《彷徨》一书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真实。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社会的底层人民,虽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们情感却各不相同:祥林嫂在经历一次次的悲痛之后,由反抗学会了忍耐,却又于忍耐中一步步走向痛苦的深渊;吕纬甫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却在屡遭失败后一蹶不振,甚至变得颓唐;“疯子”一心想吹熄长明灯,纵使村民对这一侵犯神明的举动强烈反对,他依然坚定地反抗着封建礼教……在他们身上,自然不乏反抗的影子,但这些反抗在腐朽的封建势力面前,往往如同一条条小溪面对无边的海洋,若不归服,似乎便只剩了干涸的选择。环环相扣的情节,仿佛是有人向你倾诉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说到愤处,拍案而起,说到痛处,便潸然泪下。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彷徨》一书的内容,我想我会说“一位明智的学者对一个时代真实的看法”。虽为小说,《彷徨》却需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读,认真地想,才能领会作者真实的意图。众多篇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篇《孤独者》,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位接受过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因看不惯封建礼教而被旁人冷落,成为了那个社会的孤独者。为祖母送殓,他同意实行封建的礼数,却只是在祖母灵前弯了弯腰,神色不动。正当我惊异于他对人的生死竟是如此淡然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道:“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我不禁有些感动,为反抗封建礼教,他宁愿将难忍的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直至没有封建礼教仪式的束缚了,才肯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使人不禁为他反抗封建的坚决的心所震撼。然而,世上毕竟不只有一人存在,他的所谓明智的行为只会成为同时代旁人的笑柄。封建的势力如同一翻巨浪,将他苦心建起的城堡无情地摧毁,使他由本愿因生命“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而变为丧失了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从魏连殳的悲剧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独战者的痛苦,深刻地体会到空有一腔热情但遇事只会退缩的人无法使革命取得成功,随波逐流只会使清流被污水玷污。

在《彷徨》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道路本应如此吧,革命也好,人生也罢,都应有正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若只是凭着一腔热情,猛干蛮干,那么最终自不会有好的结果。鲁迅曾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想,这软弱与妥协,也应是这不幸的根源吧。

彷徨也许只是人们一种正常的情感,而于鲁迅文字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它带给人的不安与痛苦,这痛苦犹如无形的手紧紧捏住人的喉咙,让人窒息,使一代又一代人误入歧途,走入一个又一个危险的“怪圈”,自怨自艾,自寻堕落。

《彷徨》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悲剧使人震撼,让人反省;使人哀痛,又叫人愤怒。也许还有太多的感受一时难以言表,还需大家亲自品读,领略那一番风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df48b0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