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隋朝科举,到高考有一千多年历史素材

2022-05-05 13:4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隋朝科举,到高考有一千多年历史素材》,欢迎阅读!
隋朝,多年历史,科举,素材,高中



隋朝科举,到高考有一千多年历史

中国从隋朝的科举取士开始,高考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

过去的科举,主要是选拔治理国家的人材。考试的内容,是写一篇政论性文章,就是如何帮统王朝治理好国家"应对策",还有就是,如何神化美化统治者,如何教化民众,服从统治者的所谓道德文章。明清的八股,这种性质表现得更为突出。考试的大纲和内容,就是由皇帝钦定的《四书》《五经》。一朝金榜题名,终生就成了朝廷的人,只要不犯大错,吃喝穿用基本无虞。

现代意义的高考,是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结果。与古代相比,考试科目增多,有文理两类内容,考试一年一次,考试规模更大,只要是国民,够条件的都可以报考。国家政权性质变化,考取大学的,也不再是直接意义的官府之人,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材。

民国时期,由于****,解放战争,大学不多,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国学**科学家,各行各业的尖端人才,基本接近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成立后,前十几年还是基本沿用民国的高考形式。文革时,却废除了高考实行推举工农兵上大学。大学培养出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文革结束又恢复高考可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宕荡起伏,人口增加,使得高等教育成为稀少资源,加剧了高考竞争的激烈性,形成了千**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

新世纪前后,国家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增加民办高校,实行扩招。但高校的良莠不齐,和人们的名校情结,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万人涌动,奔向考场,企求高考改写命运的情况没有多大改变。

应试教育已为众人所诟病。小孩从上小学开始,就被绑上十年后高考的战车。家长和学校把学生当鸭子一样,不管孩子能否接受,一个劲填塞要考试的知识。孩子们,玩乐的时间被挤占掉了;个性,特长被考试过滤掉了;想像力,好奇心,动手做的能力被剥夺了。高中阶段,孩子们更是掉进文山题海之中,一个个都成了一部考试机器。

高考来临,有一部分学生,精神紧张,考场上发挥失常,与高校失之交臂,成了困扰一生的恶梦。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个人来说是个悲剧,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既是上了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高分数,低能力,学校教的,社会不能用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改变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素养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建议,大学去行政化,实行教授学者治校。有的建议,高考试题形式多样化,使具有不同特

1




长天赋的人才,都获得深造机会。有的建议,大学宽进严出。有的建议,大学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多样化,有培养科研型的,有培养技能和实用型的。

看来,教育**,任重道远。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f108b1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