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文艺家钱钟书百科全书式学者

2023-01-09 13:3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阅读】文艺家钱钟书百科全书式学者》,欢迎阅读!
钱钟书,百科全书式,文艺家,课外,学者

【课外阅读】文艺家钱钟书"百科全书式"学者

写《围城》的钱钟书是一名小说家,《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作者是一个随笔家,那么,《管锥编》的作者呢?我发现,这个貌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着。钱钟书令人瞠目的渊博,看来已构成一种妨碍,当有人视他为科全书式学者时,好像也顺便给自己赦免了归类的责任。一些学者热衷于把钱钟书说成文化昆仑言外未必有而言内已充满的意思就是:钱钟书到底算哪类学者,大可不必纠缠:他什么都是。文化昆仑么,当然唯不择细流之大海可比了。 在一些对钱钟书持激烈批评的文字里,同样透露出懒得归纳或无力归纳的倾向。文学博士是这样舞剑的:比之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一百个钱钟书又能算什么?显然,他把钱钟书当成哲学家了,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哲学家天然高出其他学者一头。同属此套拳法的常见批评是,通过拔高陈寅恪、顾准或李慎之等人,变相地贬低钱钟书。尽管,有一个事实让这些批评者难堪:偏偏是李慎之先生,给予钱钟书至高的评价。在题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悼文里,李慎之将钱钟书誉为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人,并认为陈三立先生的诗句万流失倚依,百代仰宗师钱先生是当得起的

当然,这些批评并不值得重视,批评者徒以声浪炫人,凑近了看,你甚至发现,他们连《管锥编》都未必读过,其中还不乏把该书写成《管锥篇》者——后者是如此常见,以至我扫兴得都提不起反驳的兴致。他们与其说是批评钱钟书,不如说是借助批评来抟塑自身的伟岸形象。他们批评钱钟书时的那副狠劲与批评本身之脱离文本,适成炫目对照,弄得我难免会想:他们的醉翁之意原本不在文本,而是想借助钱钟书这块跳板,袅袅一番自己的勇敢。既然功夫原在诗外,试图从这类批评里获得教益,也就缘木求鱼了。有鉴于此,我更愿意把这类批评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以便从中把玩出若干世态人情。换个角度说,若非看到他们的表情那么切齿,单凭这类批评魔术,我简直要怀疑他们是钱钟书最狂热的粉丝了。因为我敢肯定,英国人不会因为莎士比亚的哲学素养低于休谟就贬低前者,法国人不会因为萨特的人文情怀高于普鲁斯特就奚落后者,至于俄国人拿普希金的诗才来讥讽别林斯基,或换个玩法,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牢狱生涯来奚落领取沙皇津贴的普希金,就更加难以想象。只有我们倒霉的钱钟书先生,在一拨亢奋批评者的捣腾下,不得不频频与那些并非学术同行的人物去同台竞技。我极度纳闷的是,一个可以被人用如此漫无章法的标准进行比较的人,为什么不是个怪物?即使钱钟书在所有这些人物面前一一败下阵来,那也像煞一种恭维。请问,你还能找到第二个人,可以同时与那么多不相关的杰出之士进行比较吗?

看来,技多也会压身,这是专属钱钟书的难题。不过,我还是想斗胆提出小见:《管锥编》的作者骨子里是位文艺家。我们不能因为他涉猎广博,笔花乱颤,就忽视其首要旨趣。余雅喜谈艺这是钱钟书早年写在《谈艺录》卷首的夫子自道。除掉文学创作,钱钟书的所有文字,实际上都可视为谈艺录,谈文论艺乃是钱钟书持续一生的爱好。所谈之艺,亦有侧重,以诗文为主,旁及其他。钱先生学识淹博,但他对别种艺术(如造型艺术、影视)所知有限,故行文时每每藏拙不言。钱先生曾撰长文评论莱辛的《拉奥孔》,对雕塑艺术几乎未著一字;钱先生亦爱引用·芬奇(他常写成达文奇),但钱先生笔下的芬奇主要是一位作者,而非画家。对中国书画钱先生偶有评论赏析,但大多浅尝辄止,并不敢深入艺术腹地。 一定要为《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的作者寻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系,我觉得,只要我们忽视掉个性和影响力上的差异,则英国伟大的批评家约翰逊博


士,庶几近之。后者正是一位不世出的文艺家,领导并传承着批评传统里智慧文那一分支。

我坚信,把钱钟书的身份限定在文艺家上,才是我们试图接近《管锥编》的真正开场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1084e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