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读秦楚之际阅读理解

2023-12-24 07:1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史公读秦楚之际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太史公,阅读理解,之际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材料二: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群卿A以下至B于众庶C人怀D自危E之心F亲处穷G苦之HI咸不J安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译为“约定”,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的“期”意思不同。

B乃,译为“才”《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乃”意思相同。 C.蒙,译为“蒙受、遭受”,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蒙”意思不同。

D.虽,译为“虽然”,与《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虽”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材料一回顾了历史上虞、夏、汤、武至秦以德政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C.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秦二世虽然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但却没有用对挽救局势的方法,自身难免被杀戮。

D.材料二用铺陈的手法渲染秦二世统治时的种种过失,最后揭示国家倾覆的原因,让人感到文章气势充沛,笔锋锐不可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秦朝盛衰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539824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