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程处士翻译赏析

2022-05-01 18: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赠程处士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处士,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赠程处士翻译赏析

《赠程处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绩。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前言】 《赠程处士》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此诗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 【注释】 扰扰: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翻译】 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鉴赏】 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的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但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待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谈何容易。中年逢丧乱后,便绝意仕进,归隐田庐,过他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生活去了。 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

1


“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日出日落尚且可以随意自然,洋洋河水尚且可以任情东流,何况是人呢?为什么要既受礼乐的束缚,又受人事的拘牵,在忧生嗟世中作徒然的努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庐,不仅永远做不了圣人,还必须放弃一整套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联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对抗社会,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睡与醉。 “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这也就是诗人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说的:“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史载王绩嗜酒,为六合县丞,即因嗜酒被劾去职;曾求为太乐丞。《全唐诗》今存王绩诗一卷,多绕酒气。如“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田家三首》“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2


《山中叙志》“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等。其诗题中亦多“酒”字,如《尝春酒》《独酌》《题酒店壁》《看酿酒》等。虽篇篇有酒,但无一醉语。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不仅有他所企慕的阮籍、陶潜的萧疏旷达之风,而且以自然的语言,遒健的气概,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与他著名的《野望》诸诗一起,透露出唐诗未来的新曙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7d7ad9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