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定界技术-总结

2023-03-22 05: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勘测定界技术-总结》,欢迎阅读!
测定,总结,技术

勘测定界技术总结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经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是地籍调查和土地审批、登记发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由此,勘测定界特有的属性反映了它从属于土地管理,是一项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多方面需要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工作,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测绘,也不同于其他各专业测绘,虽然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表达,但就其行为主体活动的内容、的、要求和功能等方面来讲,彼此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土地勘测顶界的功能具有物证技术的性质,这一明显的法律特征使它截然有别于其他各专业测绘;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它形成的图件数据资料均作为审批文件的附件,既可作为法律程序中项目竣工后核查用地的依据,又可作为登记发证的权源资料和确权依据,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等土地管理的基础资料,在用地监察执法过程中对纠正和处理未征先用、少批多占、地类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勘测成果是可靠的、合法的证据。由此可见,土地勘测定界并不是象某些人认为的只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计算测绘工作,而是土地管理业务相关联的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土地使用管理水平的技术保障手段。因此,在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中,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迅速地收集与处理土地信息,并能快速将信息准确、及时的提供给服务对象,就必须提高勘测人员、土地审批、勘测定界工作组织者的专业技术素质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依法行政能力。

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下面详细讲解土地勘测定界程序的具体步骤。 一、组织协调

勘测定界工作涉及到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其成果在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必须精心组织协调。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线状工程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权属、地类调查涉及用地范围内的很多部门,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二、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其实,我们平时就应集上述文件,并组织学习;收集相关的图件 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对于大型线性工程项目勘测定界来说,不仅要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还要收集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界线图、测区范围内的航片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 000的建设项


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及航片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时转绘基本农田界线及农用地转用范围线的基础图件;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收集权属证明文件 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权属文件、征用土地文件、土地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材料等,作为权属认定的依据。此外,还应搜集工作范围内各种用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资料作为权属检核的依据。搜集不全的相关权属证明文件也可以在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时补充搜集。如果是没有权属证明材料的,应先与土管所取得联系了解一下情况,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或其他原因,应请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手续,证明土地的权属,以作为我们定界的依据材料之一;收集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网图、原控制网技术设计书、有关坐标系统的投影带、投影面等资料,作为布设勘测定界控制网的依据.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作为放样元素,对于线性工程还应收集中线点设计坐标、线性工程占地宽度表及各类曲线元素.

三、现场踏勘

一般勘测项目在到达现场后,应先咨询用地单位及村组干部,了解用地范围和村组情况,看他们的意见是否和用地红线图一致。如果一致,则按照双方指定的界址进行测绘;如不一致,则在双方统一意见后进行测绘,也可先测绘成图后,请双方确认。按勘测定界的要求,我们一般测绘的实际范围为用地界址外50米,这样做既能反映地形地貌,也能反映出用地范围与相邻地物的相关距离等内容;线装工程的勘测,据线状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行政界线,特别是村、组、乡镇行政界线和用地单位权属界址线,地类界线,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方案。

四、平面控制测量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考虑到有些建设项目远离城区,无控制资料,为了尽快完成勘测定界工作,可采用任意坐标系,用图解法在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取得起始数据。目前,我们大多数乡镇仍然是采用的任意坐标系.这样的作业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逐步取消,因为采用任意坐标系采集数据,会给以后的放样工作带来难度,且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江苏CROSS系统的建立,我们公司也将强硬件的投入,购买了三台CROSS接收机,我们只要经过校正原有的控制点,在一定区域内就可以测得与原控制网相对应的坐标。为了保证界址点的测量精度,对线状工程用地的控制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状工程一般都跨越几个市级行政区,距离甚至达数百公里.为了控制界址边长的投影变形,应顾及行政区域及其长度,适当选择几个中央子午线,将首级 4 GPS网成果分别换算到几个坐标系中。在首级GPS网基础上加密一、二级导线,应考虑到线状工程两边的通视情况,在两侧均匀布设导线点,以满足测定界址点的需要.也可在首级GPS网下加密GPS,以代替一、二级导线测量.加密的GPS网应布设成三角形网和导线网,或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检核的网形。

五、实地放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861a1a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