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电影思想

2024-04-08 00:1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宫崎骏电影思想》,欢迎阅读!
宫崎骏,思想,电影

如果说要用一个名字来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动画电影的话,那毫无疑问,这个名字非宫崎骏莫属。而宫崎骏动画电影也与迪斯尼动画"一样,成为了一个知名的电影品牌。其动画电影代表作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岁月的童话》《红猪》《听到涛声》《千与千寻》《再见萤火虫》《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些在传统意义上本来只属于儿童的动画片却打破年龄和国家的界限,风行世界,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眼球,在动画世界中与迪斯尼动画分庭抗礼,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而且在各种电影颁奖中摘取桂冠,创造着动画电影的奇迹。这是因为宫崎骏的动画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动画电影模式,在自己的动画电影中体现了关于自然、关于成长、关于寻找、关于自由的深刻主题,并且具有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征,也第一次将将动画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

成长的印记 宫崎骏(Hayao Miyazaki)194115日生于东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们家原本住在东京都文京区,后来二次大战因战事疏散,1944-1946年,举家迁往都宫市和鹿沼市。伯父在鹿沼市经营了一家名为宫崎飞机的公司,父亲是那里的负责人之一,就是在这个时候宫崎骏迷恋上了飞行器,迷恋上飞翔,所以,在他的影片中都表现出了对飞翔的情有独钟。 宫崎骏小学到一年级都在宇都宫市的小学就读,就是那段在乡下的日子,他开始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渐渐地感觉到自然界的神奇,在他后来的电影创作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他在思考的问题。1947年的时候,由于母亲患了肺结核,在床上整整躺了9年,动画电影《龙猫》中就折射出他在那段灰暗的、缺少母爱的日子里的成长的影子,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段生活的无奈和苦涩。 成长过程中美丽而又有酸涩的经历使他的作品中一直保存着一种童年精神,所谓的童年精神并非仅仅在儿童时期才能被生命体验,人成年之后,有时对童年精神的渴望尤为强烈,因为童年精神的那种单纯、真善、美丽的境界是一旦失去很难再重新体味的一种经验《龙猫》中的龙猫在影片中的意义不仅仅是自然中的精灵,更代表着宫崎骏对美好童年无限眷恋的表达。1958,他高中三年级时,观看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深受展撼和启发,从此对动画片产生兴趣,从这时开始他积极学习画画,立志成为一名漫画家。高中毕业之后,宫崎骏进入东京学习院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主攻方向是日本产业论。因为大学里没有漫画研究会,他就加入了与其最接近的儿童文学研究会,有一段时期,会员只有宫崎骏一个人,可以看出他从学生时期就开始了对漫画的执著追求。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东映动画公司,开始他的动画创作历程。当他 看完俄国动画片《雪域女王》后,更坚定了自己的动画创作道路,他曾经说过:“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素朴,又可以让我们贯穿想象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由此,宫崎骏利用动画描绘美好瑰丽的意境、制造单纯而又神秘的氛围、表现丰富又夸张的想象的特性,将人类的童年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虽然天马行空,却蕴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宫崎骏的动画能够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人,不仅儿童喜欢,成年人也愿意看,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类童年精神中的单纯、美丽、善良等内容,从而获得了它永恒的存在魅力。他突破了一些传统的动画创作模式,利用童年精神找到儿童与成年人的契合点,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 他曾经说过动画是他的梦境重现,他是借助动画在做一个关于飞翔的梦,这个梦一直从童年坚持到老年,他用简单的、清醇的动画语言讲出了有意味的故事。 宫崎骏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获走出日本,走出亚洲,走向世界,为多数人所喜爱,是因为他赋予了他的动画电影更多的意义——关于自然、关于成长、关于寻找、关于自由的深刻反思。 关于自然 日本民族一向敬畏自然中的神灵,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在保佑着。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甚至石头都有灵性。集中体现这种精神的就是日本的神道教,原始的神道教,没有教宗,没有教典,自然界中的万物、自然现象都可尊为神道教中的神。正是来自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处处透出了他对人与自然的探讨。 从《风之谷》中提到的腐海森林之间的对立再到《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对决,用铁工


神兽之间相互的对立争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再到《天空之城》中莫西卡对天空之城的摧毁式掠夺等,无不体现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深层思考。在他的影片中,森林、风、水、神兽等元素代表着自然,而铁工厂、火等元素则喻指人类文明。《风之谷》中的树木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形成一片繁茂的森林,而现代文明一夜之间就可以将之毁灭。但是,《风之谷》的结尾却颇有意蕴——人类文明在历经浩劫重生后却依然要在重新生长的森林庇护下繁衍。这个结尾的寓意不言而喻:没有了自然的依托,再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无立足之地。

关于成长 宫崎骏说:每一天,都有新的婴儿诞生;每一天,儿童都在成长。如何引导而不是误导他们,是每个动画人的责任。即使儿童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动画片中正义的主人公进行自我指认,我也希望动画片能够交给他们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能力。看到儿童日渐粗鲁和乐于破坏自己,我们就明白了现状和自己的任务。孩提时候,我曾经是所谓的乖孩子不是按自己的想法走,而是按照双亲的指示去做,没有自我意识,但正是因为没有自我意识而莫名紧张。随着成长为一个少年、青年,我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再当一个乖孩子,必须以自己的目光来看世界,必须自己站立起来、生存下去。所以,我想做的东西就是面向孩子们大声地说,你就要被你父母吞噬掉了!你必须从双亲那儿独立出来。影片《千与千寻》是一部典型的关于成长的影片,宫崎骏提供给了观众一个充满自省的想象空间。着力刻画了一个极为平凡、极富现实色彩的角色——千寻。她纤细柔弱、冷漠倦怠。她没有《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健康的体魄与敏捷的身手;不如《龙猫》中的小米惹人怜爱;没有小魔女琪琪的超能力;也没有《天空之城》中希塔的温柔美丽;更没有《幽灵公主》中桑那么果敢而坚毅的性格,她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邻家女孩。在异界经历的种种,让千寻慢慢地成长起来。当千寻陷入无依无靠的困境时,贮藏在她体内的顽强的生命力开始迸发,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存在价值。在父母因为冒犯神灵被变成猪后,异境中的千寻必须学会生存,并学会遵循那里的生存法则。而她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在她那个年龄,本应只是一个单纯的索取者,但当她面对逆境与绝望时,隐藏在她体内的意识开始复苏。于是,千寻开始蜕变、开始成长,一如蝉蜕,美丽却又疼痛。 宫崎骏在谈到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时说:我的这部电影是想使孩子们能从中认出自己,并能间接地听到我的鼓励——别害怕,你们一定能驾驭生活。在孩子们眼中,世界不断带来令人惊讶的事情。孩子和成年人不同,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千寻办到了,我想以此鼓励我的小朋友们,要像千寻那样勇敢地投入生活

关于寻找 .纵观宫崎骏的电影,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人们:别忘得太快,跑得太远,有时也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谁?”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大师都试图去寻找答案,但他们穷尽一生也没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宫崎骏试图通过电影来诠释这个问题。这体现在《天空之城》中悬浮于空中的雷帕特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历经磨难最终恢复少女之身的苏菲;《红猪》中自残的波尔戈《侧耳倾听》中为人生选择而困惑的月岛霞等等。当然,最为深入探讨这个命题的是获得多项大奖的《千与千寻》 千寻闯入异境油屋,被汤婆婆夺去名字,变成,在这个本只属于神仙的领地里,千寻通过努力,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原是琥珀川的河神,因为栖息之地被人类破坏,不得已在油屋工作了12年,成为汤婆婆的弟子,渴望用魔法恢复琥珀川的生机,却被汤婆婆 夺去了名字而失去了记忆,最后在千寻的帮助下,记起了自己本来的身份和名字,找回了迷失的自己;无面怪是游离在异境中的一个没有来处的虚无个体,没有面目,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渴望求证自我的存在,也渴望被爱。最终在干寻的帮助下找到了归宿;汤婆婆的儿子,一个庞大而笨重的巨型宝宝,终日被禁锢在自己舒适的被窝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跟随千寻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身心得到了锻炼并逐渐学会了独立。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难免会经历许多诱惑,有时也会迷失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b92dcd2cc58bd63186bd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