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2022-04-09 15:0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戏》,欢迎阅读!
社戏

1社戏



目标导航

1.识记生字、生词;掌握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里戏台上或在野外设台演出。“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课文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连缀全文,刻画人物。

2.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这是鲁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村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主题归纳

本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经历的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的美好品质,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写作特色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双喜。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打包票。对成年人里的六一公公,着墨很少,但仅有的几笔勾勒极其准确,写出了他的宽厚、淳朴、好客、热情。“我”之所以认为这一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

(2)描写景物极具特色。

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作者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


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水乡特色,衬托了“我”去看社戏时兴奋、愉快的心情和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还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3)处理情节详略有致。

作者浓墨重彩地叙写看社戏的经过,包括看戏前的曲折、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看戏的枯燥过程和归航偷豆煮豆,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其他的内容,如钓虾、放牛等乡间生活则简笔带过,这其中用笔的浓淡疏密,非常高明,极为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把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乡村生活无疑是新鲜有趣且极具魅力的了。

(2)文章中的“我”是不是幼年时期的鲁迅?为什么? 探究①:《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所以文中的“我”并不是鲁迅先生本人。鲁迅的小说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特别是有些作品的主人公叫“迅哥儿”,更容易使读者产生错觉,阅读时要注意辨别。

探究②:虽然课文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却是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回忆说:(鲁迅)先生外祖母家为安桥头鲁姓,幼时常随母亲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的,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



读后感悟

感悟①: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的、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温暖的情感。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更美好、更有意义,能给我们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感悟②:读《社戏》,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文中那些鲜活、可爱的农村孩子们,他们是那么善良、真诚、无私、友爱、坦荡。让这人间真情和友爱长存在我们心里,成为社会风尚。



写法借鉴

“月夜出航”一段,景物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请仔细观察,写一段描写秋天景物的文字。

示例:早晨,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稻田,一片金灿灿,似乎铺了满地的黄金。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一株株像佝偻的老人。晨风吹来,稻穗发出“沙沙”的响声,恰如农民伯伯幸福而爽朗的笑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d6b07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