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2022-12-20 14: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相和》》,欢迎阅读!
将相和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阳桥小学 张献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二、明确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 三、品读感悟

1、启发提问,激发兴趣

1)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2)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

2、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

1.默读第一段。

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批注。

2)结合这一部分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

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

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



1


学生回答并板书:“机智勇敢”

3)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

3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1)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2)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续学习第三级。

4、读议第三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 3)教师适时点拨: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教师板书:“顾全大局”

②“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对比,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

4)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

5)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段。(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6)教师点拨:

①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ee8fe2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