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项斯》阅读附答案

2022-07-30 06: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行 项斯》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山行,答案,阅读,项斯》

《山行 项斯》阅读附答案



山行阅读答案项斯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②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8.试赏析二、三联在写景上的妙处。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山行阅读答案项斯

8.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分别指出两联的动静关系各1,结合诗句赏析,分析作用3)

9.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两种情感各1,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各2) 试题2

①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山间村落:枥木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有一条溪水流过,被几户人家共同分享着。

B、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

C尾联写诗人行走在山路上,邂逅了一位卖药材回来的人,最后随同这位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了。

D、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

③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案

①七言律诗


B

③“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去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试题3

1.尾联中的“不惜”一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态?

2.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这两句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

1.诗人愿意跟随卖药材回来的药农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一词透露出诗人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态。

2.动静结合,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群鹿竞奔、蹄落草掩,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明丽而富有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的直抒胸臆中,可看出作者“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态”。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可从写法、内容入手,对于写景的往往先说出描绘了什么画面,再答表现了什么情感。如本题,从所描写的事物可把握住“动静结合”的手法,再描述画面“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群鹿竞奔、蹄落草掩”,最后说出其表达效果“出了山间景色的明丽而富有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04314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