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知识社会史:从古登堡到狄德罗》读后感

2023-04-11 15: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知识社会史:从古登堡到狄德罗》读后感》,欢迎阅读!
社会史,登堡,狄德罗,读后感,知识

《知识社会史:从古登堡到狄德罗》读后感

《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克运用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欧洲知识系统结构变迁过程的,关于“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的一部导引,横跨了从一四五○年古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罗陆续出版《百科全书》为止的三个世纪的漫长历史。者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深有感触,因此对于这本书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希望能够对对这本书有兴趣的人有所帮助。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贵族阶层掌握了社会的文化性知识,平民百姓掌握着大部分的日常性知识,但是这些商贩、农民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掌握的是知识——在他们看来,日常性知识仅仅是生存技能而已,他们依旧对掌握学术性知识的人群保有敬畏之心。

这本《知识社会史(上)》横跨了1450年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到1750年狄德罗等陆续出版《百科全书》的三个世纪的漫长的历史,其中涉及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展示了知识在各场所的流动(包括学校、政府、城市、市场等)以及与各行业的互动。作者开篇即说明本书中的“知识”主要指精英的知识(即近代早期常谈到的“学问”),而很少谈及认知范畴的知识——大众或日常知识。

本书开篇即论述了自曼海姆至福轲以来的各种知识社会学(理论)进而讨论作为社会群体的知识分子。这里作者引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知识分子由于相对脱离社会,使他们比其他人能更清晰地看清社会变动的趋势”这和中国人一贯奉行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人中心论似乎相悖,引人深思。紧接着,作者论述了知识分子所在的或鼓励或阻碍创新的机构,此节中,作者谈及了凡勃仑的边缘与创新思想——任何机构都是经历从边缘到主流再到被取代后的边缘化的过程,处于边缘地位时的机构更易拥有创新的动力,渐渐被众多人拥护成为主流,进而变成文化“食利者”,思维固化,不愿创新,再次被排挤出主流圈外,二者是一个不断重复与互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点,挑战了非黑即白的固化论。

之后,作者又系统考察了知识的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知识售卖),将视野集中于学校、政府、城市、公司等在知识收集、分类、传播、回收、


垄断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最后讨论了读者对知识的接受过程,包括读者对纷繁的知识的信任与怀疑。知识政治学一章尤其精彩,在中世纪底色下,欧洲的知识普遍被教会和国家掌控,教会获取、整理、垄断知识的方法被国家所掌握,国家之间对于知识资源的争夺激烈,甚至包括动用间谍、贿赂国外官员这样的手段,而本国的驻外大使也承担了信息搜集员的角色。知识经济学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章,印刷术为知识商品化提供了机会,但是随之而来的同样有学术不纯粹、假宣传的麻烦。随着印刷术带来的知识爆炸,各种敌对、相互矛盾的知识在人们面前一一展开,这也鼓励了怀疑论的发展,究竟何为真何为假的探索精神对研治学术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总体而言,本书例证丰富,提到的理论经由作者二次加工似乎也简单有趣,但是本书译者刻意添加的标题使本书的流畅度大大减弱。更为关键的是,书名为《知识社会史》,英文名为《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但私以为书中的内容还不足以构成一部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作者选取典型案例来论证观点的做法也有点为论而论,即便这种缺点的指责很讨厌,但这是我读本书最大的观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071b30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