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2022-04-13 06:2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欢迎阅读!
文明建设,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

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本文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新的阶段目标论断的基础上,围绕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分阶段战略路线图,从坚决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和成就,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代价。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能再去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特征 2.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大基本方略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有自然之美,这是基础和前提。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2体现新时代新理念新模式新制度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一条既能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双赢道路。这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更完善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通过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做法、新的制度,最终达到提升人类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体体现在文化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国际关系等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首先是生态观念的变革,实现从强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向呵护自然”“护自然的生态系统观转变,从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发展模式的变革,经济增长将由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进而改变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实现绿色财富增长。三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共治。四是国际关系的变革,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通过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合作


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3全面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3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3.1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理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的兴衰演替息息相关。在原始社会、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发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一定时期甚至把环境当成免费的午餐过度索取,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招致大自然的报复,甚至导致经济衰落和文明衰退。幼发拉底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砍伐树木而导致土地荒芜、文明衰败。近现代以来,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加强,特别是传统工业化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深刻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绿色发展观,着眼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对自然的掠夺性、肆意性变为和谐性、自律性,为自然生态留出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留下生态家底

3.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科学论断,突破了过去发展与保护两张皮的传统观点。这不仅在理论上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生态环境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而且在实践中为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我国十多亿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向后发国家对外扩张、转移污染的工业化路子,也不能再重复粗放发展模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厚植自然资本,更加自觉地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轨道。 3.3分阶段层层递进,助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史坐标。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坐标、主要矛盾转变和新的阶段目标等重大论断的基础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以2035年实现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总体要求,接力奋斗、层层递进,倒排工期,从大局着手、从全局出发,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面向热点,全面部署、统筹谋划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结束语

总之,我国人民群众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意味着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民主、法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2017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3d32d8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