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2-04-16 22:20: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促进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欢迎阅读!
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思考

关于促进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刘新颖

来源:《求知》 2019年第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文化业态,是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迫切需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利用好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创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辉煌。

一、内容创新:直面租界历史,坚定文化自信

1.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是天津市文化旅游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近代百年看天津”的历史文化是天津的最大优势,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相对于有历史没遗存的城市,天津市有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建筑,使得我们的历史文化有迹可循,更增加了历史厚重感,这是天津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天津市文化旅游的两大名片——五大道风情街和意式风情街,是原租界时期留存下来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60%的历史风貌建筑是在19001937年不足40年的时间里建成。大规模的租界建设,使得西洋建筑文化和技术涌入天津市,天津市的建筑从中国传统形式走向了中西荟萃、百花齐放。当前,大多数天津市市民缺乏对这些中西荟萃的文化资源的深度了解。因此,在深度挖掘天津市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时,必须直面租界历史,培育天津市市民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内心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准确提炼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中蕴藏着的天津市城市文化精神。

2.精准提炼城市文化精神。从具体的历史建筑和人文资料中归纳总结,提炼出文化载体蕴含的文化精神,把这些超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加以弘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殊性在于:人们只能通过一定的文物,研究创造者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只能通过文献记载去研究制度、习惯,并通过它们去研究其中的思想观点。依据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法”,精神、理念具有超越具体历史局限的特质。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原居住者除了少量外国人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清末民初的非凡人士。正是这些近代历史人物成就了“近代百年看天津”的历史地位。穿行在历史与建筑的丛林里,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是不缺城市文化精神的,在其中蕴含着民族企业家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还有在关键时刻保持民族气节的担当精神。沧海桑田,蕴含在那段历史中的文化精神,早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也形成了其独特气质。

3.培育城市文化自信。2005720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出台生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被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级别,并得到了专业的修缮和保护。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彰显了我们直面历史的文化自信。

中西荟萃的历史风貌建筑大多被改造提升成博物馆。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其功能在于具有增强国家、城市文化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凝心聚力作用。参观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城市文化底蕴、树立对这个城市文化自信有效而快捷的方式。通过参观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街区、五大道博物馆、庆王府、金融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等,在感叹这座城市有这么多真正能打开城市记忆的历史遗产的同时,也能够比从书本上更加形象立体地了解城市文化,以更直观的方式感知蕴藏其中的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参观历史风貌建筑,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触到:在这些历史建筑中,曾经涌现出如此多的杰出人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理应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勇于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

二、准确定位: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打造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链支点




1.协同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对外开放的形象产业。北京市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城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这是党中央对北京文化的顶层设计。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除了文化输出之外,文化交流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把更多的外国人“请进来”。天津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作为北京市文化旅游的补充,协同北京树立中国文化的国际新形象,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天津市早在1980年就被中央确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2019416日,以“新时代的中国: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第18场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推介活动,天津交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的“津”字答卷,展现了“海上丝路”的天津港力量,向世界发出邀请:活力天津欢迎您。天津在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人通过他们熟知的建筑符号,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天津文化、天津现状和中国的大国气派,更好地了解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历史担当。

2.带动河北省唐山市等地的特色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在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天津市和唐山市曾紧密相连。近代史上和开埠有关的产业,无论是煤矿、水泥,还是陶瓷等大多产自唐山。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煤矿之一,被称为开滦矿务总局,矿务总局的办公大楼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煤矿坐落于唐山市,当时是英商开平矿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商滦州矿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经营,合称开滦。目前建有开滦博物馆,是河北省第一座工业博物馆,建筑外形吸收了开滦天津矿务总局大楼的元素。唐山市是英雄的城市,这座大地震后崛起的城市很好地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唐山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在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唐山市把工业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的切入点,以特色工业文化旅游重新打造唐山的工业城市新形象,打造市内工业遗产的全域旅游。在这点上,发挥天津和河北省唐山市的地源和历史优势,加强两座城市的旅游合作,可以带动唐山市的文化产业升级。

3.联动北京、河北周边区县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把天津文化旅游业发展放到京津冀一体化大局中谋划推动,加强与京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接,深化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打造北京平谷、河北唐山、天津蓟州的渔阳文化;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天津武清甚至到天津西青区、红桥区、河北区的大运河文化等,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价值。

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由于保定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对保定市的旅游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游客主要来自北京、天津两市,市场的消费需求量大。京津两大消费市场提供的第一圈层就有超过3千万的优质消费人口,这是保定市旅游业发展的消费市场优势。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天津、保定的腹地,随着雄安新区的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选择来保定。通过发展联动旅游,可以挖掘天津与保定有渊源的文化旅游内容,依据消费心理需求,通过旅游景点的推介合作,互相宣传,使游客成为合作城市旅游的潜在消费者。

三、顶层设计:政府支持、搭建产业和人才融合平台

1.政府提供规划和政策支持。综观世界闻名的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除了少量自发形成,绝大多数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融合,需要天津市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和科学规划。在深入推进产业对接合作过程中,携手推进京津冀大运河旅游观光带等文化旅游规划和实施,夯实高质量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政府应规划设计引进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资本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适的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模式。

2.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依据天津城市区域文化特色,挖掘旅游内容,梳理旅游脉络,形成主线或板块体系。再通过旅游产业横向融合和纵向融合,带动整个天津市


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比如文化创意板块、出版发行板块、文化休闲板块、文化科技板块等。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智能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业态,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延伸动漫、传媒、文化创意礼品等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长产业链效益,同时给旅游项目注入文化内涵。在文化注入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性、创意性和再创造延伸。促进天津市文化旅游业与招商引资融合,吸引津外人员来津办公和投资,拉动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

3.充分利用天津本土文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有质量的文化创新成果与人才阵容。天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有很大的本土人才优势,在推动文化产业专家智库、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和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本土文化人才的核心带头作用,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为此要建立天津市文化旅游人才库,通过培训、整合,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热爱天津城市文化的天津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发挥文化旅游的宣传作用。

天津市政府发布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接待中外游客2.54亿人次,年均增长8%;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10%,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休闲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实现上述全域旅游目标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为提高城市品位、彰显人文魅力、加快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作出贡献。

本文系2018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和”文化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TJSR18-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网络学院

责任编辑:王素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621b05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