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牛车上》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2-07-10 19:4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萧红《牛车上》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萧红,牛车上,答案,训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牛车上 萧红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开遍了溪边。我们的车子在朝阳里轧着山下的红绿颜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

车夫打着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绕来绕去。“想睡了吗?喝点梅子汤吧!”外祖父家的女佣人五云嫂,是到城里去看她的儿子的。

“喝一碗梅子汤吧,提一提精神。”她已经端了一柘深黄色的梅子汤在手里,一边又去盖着瓶口。

“我不提什么精神,你自己提吧!

他们都笑了起来,车夫立刻把鞭子抽响了一下。

“你这姑娘……顽皮,巧舌头……我……我……”他从车辕转过身来,伸手要抓我的头发。

我缩着肩头跑到车尾上去。村里的孩子没有不怕他的,说他当过兵,说他捏人的耳朵也很痛。

五云嫂下车去给我采了这样的花,又采了那样的花,旷野上的风吹得更强些,所以她的头巾好像是在飘着,因为乡村留给我尚没有忘却的记忆,我时时把她的头巾看成乌鸦或是鹊雀。她

跳着,几乎和孩子一样。回到车上,她就唱着各种花朵的名字,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她这样放肆一般地欢喜。

我终于睡了。

“到第三年他就不来信啦!你们这当兵的人……”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醒转,我就问她:“你丈夫也是当兵的吗?” 车夫抓了我的辫发,把我向后拉了一下。 “那么以后……就总也没有信来?”他问她。 “没有。”她打开了梅子汤的瓶口,喝了一碗,又喝一碗。

“你们这当兵的人,只说三年=载……可是回来……回来个什么呢!回来个魂灵给人看看吧……”

“什么?”车夫说,“莫不是阵亡在外吗……” “是,就算吧!音信皆无过了一年多。 “是阵亡?”车夫从车上跳下去,拿了鞭子,在空中抽了两下,似乎是什么爆裂的声音。 “还问什么……这当兵的人真是凶多吉少。”她揩皱的嘴唇好像撕裂了的绸片似的,显得单薄。

车子一过黄村,太阳就开始斜了下去,青青的麦田上飞着鹊雀。

“五云哥阵亡的时候,你哭吗?”我一面捉弄着黄猫的尾巴,一面看着她。但她没有睬我,自己在整理着头巾。

五云嫂的说话,好像落着小雨似的,我又顺着车栏睡下了。

等我再醒来,车子停在一个小村头的井口边,牛在饮着水,五云嫂也许是哭过,她陷下的眼睛高起了,并且眼角的皱纹也张开采。车夫从井口舀了一桶水提到车子旁边:“不喝点吗?清凉清凉……”

“不喝。”她说。

“喝点吧,不喝就是用凉水洗洗脸也是好的。他从腰带上取下手巾来,浸了浸水。“擦一擦!尘土迷了眼睛……”

当兵的人,怎么也会替人拿手巾?我感到了惊奇。我知道的当兵的人就会打仗,就会打


女人,就会捏孩子们的耳朵。

“那年冬天,我去赶年市。在十字街口的墙头上贴着一张大纸,人们说是捉逃兵的告示。几天就要送到县城来枪毙。

“民国十年枪毙逃兵二十多个的那回事吗?”车夫把卷起的衣袖在下意识地把它放下来,又用手扶着下颚。

“我背着秃子去城里……求官老爷……我想把秃子放在河边上,我一跳就下去吧! “我又拍着那小胸脯,我又说:‘睡吧,秃儿’!我想起还有几吊钱,也放在孩子的胸脯上吧!正在伸,伸手去放……放的时节……孩子睁开眼睛了……又加上一只风船转过河湾来,我一听到船上的孩子喊‘妈妈’的声音,就从沙滩上面……把秃子抱……抱在……怀里了……”

她用包头巾像是按了按她的喉咙,随着她的手,眼泪就流了下来。

“还是……还是背着他回家吧!哪怕讨饭,也是有个亲娘……亲娘的好……” 我们车子的前面正过着一堆羊群,放羊的孩子口里响着用柳条做成的叫子,野地在斜过去的太阳里分不出什么是花,什么是草了!只是混混黄黄的一片。

“我看真是没有秃子他爹,哼!这可怪事……我一回身就把一个兵官的皮带抓住:‘姜五云呢?“他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的丈夫。,我把秃子可就放在地上啦……接着我就打了那军官:‘你们把人消灭到什么地方去啦?”

‘好……,那些逃兵们就连起声来跺着脚喊。

“我也有家小……”车夫的话像从嘴唇上流了下来似的,好像他对着旷野说的一般。 “什么!”五云嫂说,“可是真的……兵不当啦也不回家……” “回家!就带着两条腿回家?”车夫说。

黄昏的风,却是和二月里的一样。车夫在车尾上打开了外祖父给祖父带来的酒坛。 “喝吧!半路开酒坛,穷人好赌钱……喝上两杯……”

我们将奔到的那座城,在一种灰色的气候里,只能够辨别那不是旷野,也不是山岗,又不是海边,又不是树林……

1936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我”对曾经当过兵的车夫替五云嫂拿手巾感到惊奇,因为“我”眼中的当兵人一向是横蛮的,表现了“我”的无邪与纯真。

B小说写车夫听了五云嫂哭诉后说“我也有家小”这是五云嫂的谈话勾起他对家人的惦念,但是,因为车夫过惯了浪迹的生活,不想回家。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如“车夫打着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绕来绕去”表现了车夫的老实木讷。

D.作品构思精巧。五云嫂和车夫都是受害者,牛车成了两个“天涯沦落人”命运的结合点。虽属巧合,但通过偶然表现了必然。

E.小说关注现实,通过五云嫂的亲人和其他军人被残害的遭遇,写出了底层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反动政府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

8.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萧红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散文化。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全文,从情节、语言、叙事、景物描写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7.E3分,答D2分,答Al分;答BC不给分。A“表现了‘我’的无邪与纯真”有拔高之嫌,应是表现“我”涉世不深。B“因为过惯了浪迹的生活,不想回家”


错,应是“因为自己生活的艰辛,没有钱而觉得愧对家人,无颜面对家人”“老实木讷”错,应是表现了车夫对牛的疼爱.这也可能是赶牛的一种方式)

8.①“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是小说中人物、故事的联系点;②“我”与五云嫂在牛车上的交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同情;③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每点2分)

9.①情节(结构)上的散文化。小说没有曲折完整的情节,而以感情的起伏脉络为主线贯穿事件或生活场景,形成一种散文式的小说结构。②语言上的散文化。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很多都不连贯.五云嫂的语言单调而重复.有时是多余的话。不加雕饰的语言,正是散文化的体现。③叙事上的散文化。本文运用了一种散文化的笔调。牛车在乡间的小路缓慢行进,“我”听着五云嫂断断续续地讲述她的遭遇,①景物描写上的散文化。小说中景物描写加深了凄清衰婉的气氛,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的情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7c8600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