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读书笔记

2022-04-15 02:3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修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笔记,读书

颠沛流离的人生 宁静自省的灵魂

——读《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有感



法国文学史上有一个无论是哪一部史书都不得不大书特书的人物,他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父亲被放逐,母亲早逝,自己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当过学徒,干过苦差,从未接受正统教育却学识渊博,对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他因一篇征文而获得无数荣耀,又因一部伟大的作品而饱受苛责,流亡异乡。歌德这样评价他与他的仇敌:伏尔泰终结了一个时代,卢梭则开创了一个时代。

让他功成名就的文章叫《论科学艺术让他身败名裂的那本书叫做《爱弥儿》这位文学巨匠叫做——让—雅克·卢梭。

卢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社会契约论》被奉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爱弥儿》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忏悔录》更是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流芳百世。而我最爱的,也是我要写的,是他最短最薄的那本《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高三上期最抑郁的时候,从小养成的习惯,一压抑就去淘书看,当从家里的书柜里拽出这本薄薄的小书的时候,压根没有预料到,这本书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时候是多么的忙碌啊,天天陷在题海中,日子过得充实,却又浑浑噩噩,不知道今夕何夕,自己变得敏感而暴躁,总是把自己陷入自己的臆想中,黑暗而不知出路。总是在课间和中午抽出休息时间来看这本书。

不得不说,这本书将我改变了许多,开始渐渐学会不那么计较得失,不那么在乎周遭的眼光与看法,渐渐地学会了平和。

漫步之五里,卢梭对于幸福状态的定义成为了支撑我走过整个高三的信念——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欠缺之感的幸福。卢梭说:摆脱了任何其它感觉的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满足感和平和感。

回头看看现在的社会吧,我们看到了些什么?就像老师在思修课上不断提及的各种案例,莫不是为了钱,权,名利。当我们口口声声的提及权利与义务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人,不过是赤条条的来,还将赤条条的去,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浮云而已。追逐也好,固守也罢;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穷困潦倒;无论你是权倾天下还是仅仅只是一直小蝼蚁;人生对我们而言,仅仅只是时间,而物质对我们而言,只是生活,而幸福对我们而言,是感觉。

对,是感觉。与金钱无关,与物质无关,与权势无关,与所有的身外物都无关。或许只是父母的一句关怀,所爱之人的一句甜言蜜语,就足矣。

而对于卢梭而言,当这个世界都已经与他背离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寻找自我,去与大自然融于一体。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灵确实是需要滋养的。然而,当我们被抛入世俗,我们却越来越难以发现和获得这种“自然流露的、温柔的情感”。也许,我们终究要像卢梭一样,学会从自身之中去汲取养料,乐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渴望倾听与感受大自然的一起美妙。那么,我想,孤单,便也而获得补偿了吧?


卢梭这一生,拥有过盛名,也饱受过非议,他曾经痛苦不堪,但是,他还是挺了过来。与伏尔泰的瓜葛,与领导者的恩怨,被学界的排斥,被大众的不理解„„当这些把他伤害的体无完肤之后,他明白也醒悟了,他选择了回归自我,他在《忏悔录》里对自己进行剖析,好不避讳自己的丑行,用一颗宁静而自省的内心去面对这庞然而纷繁的尘世,以换取灵魂的自我扶正,这一点,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当内心强大到可以无视外界所有的中伤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人,但是他是一个幸福的人。就像他自己写到的那样:“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我发现回忆起来最吸引我最感动我的,并不是那些曾经享受过最甜蜜最强烈的乐趣的时刻.这种短暂的心醉神迷,无论如何痛快淋漓,却也恰恰因为太过强烈刺激,都只不过是生命中稀稀疏疏的点.它们过于罕见又瞬间即逝,无法形成一种境界,而我心灵所怀念的幸福却不是又一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组成的,而是一种简单持久的境界,身好无强烈刺激之处,但它持续越久,魅力愈增,最终在期间得到一种极致的幸福。

不刺激的平淡生活,成为了幸福的源泉,不禁让我想起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 卢梭这个孤独的散步者是善良的,他用自己善良的灵魂孤独地承受着正直与良知的压迫,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过于明智,它十分清楚自己绝对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浅薄。然而卢梭没有退让,“我的一生都要追求真理。”卢梭始终将此作为自己的箴言。 这个孤独的散步者曾孤独地生存于这个世界,最终也孤独地离开。这种孤独的内涵其实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没有任何功利所在而为人民世世代代心口相传。这个孤独者的生死,其实都是为了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的人。

卢梭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经历了大起大落,又曾饱受各方非议,甚至被驱逐二十年。人世对他而言不可谓不公,经历了这些的卢梭,选择了回归内心,回归自我,回归宁静。于是,他写下了这本小册子,一共也就10篇小散文,却是卢梭穷极一生的感悟。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一个经历过各种苦难的长者,将他的智慧留在了这本小书里,他用他的一生写下了这本书,为他这个孤独的人的孤独一生做了个小结。



(文章是自己写的,所有加黑的地方都是引用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a1d3bffd0a79563c1e72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