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谈读书》

2023-03-06 20:3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5.《谈读书》》,欢迎阅读!
读书,15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

培根

教学目的:

1、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自主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导语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刚才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那


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读书的目的何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谈读书》这篇文章中去找答案。(这个导语紧承上面的积累,而且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自然的导入下面的学习)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习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来理清思路。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深入阅读:

1、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体会:让学生反复读这些句子,理解作者将什么道理比喻成了什么道理,这样比喻的妙处是什么。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对比论证 。文章一开始想从正面介绍读书的三个目的,然后从反面介绍读书的三种偏向。在第三层中“读史使人明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正面论述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接着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从反面进行论述,这样正反对比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 3)举例论证“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2、找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体会其深意。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整理在积累本上,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e01ce871fe910ef12df8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