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无语 胜我多情

2023-02-11 02:3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山无语 胜我多情》,欢迎阅读!
青山,无语,多情

青山无语 胜我多情



青山无语 胜我多情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无语,胜我多情文章题目取的是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句:“白鸟多情留我住,青山无语看人忙 ”然后化用了一下变成“青山无语,胜我多情”,先前想写“剩”字来着,觉得哀怨,最终用了“胜”字。有人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山水都是给中国的文人激活的,这话说得很有意思。山水,是天地的造化。文人,是人间的灵秀。文人与山水自有着不解之缘,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山山水水,诗诗文文,此间多有意趣。山沉稳,水灵动,景色都是亘古不变的。惟有赏山观水的人变化着。他们用心去体会,用笔去书写。于是,山水有了诗文的滋润更多了一份精神,文人有了山水的养育更多了一份与韵味。灵气飞动的山水,才华横溢的文人,此间有说不尽的故事。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他们的志向,这是论语中较长的段落,被很多研究者称之为非常重要的部分,这篇记载为什么重要?最主要的就是其中曾晳回答孔子志向的那一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志向就这么简单!就是要在明媚的三月穿上春衣,相约上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位少年郎,在


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崇尚的是简单、诗意而又适意的生活,而孔子,这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士志于道”,并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一入世理想的圣人,却对曾皙这一单纯的理想大加赞赏,并长叹道:“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呀!”现实生活中的文人往往是孤独的,文人的心灵更是孤独的。一个人永远也无法穷尽另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孤独的心灵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外界的共振与认同,这个外界,对于文人而言,就是自然山水。当文人士大夫将自然山水看成知音,他们的人格在自然山水之中达到了一种妥帖的认同与共振,这就是人与山水自然的一种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面对巍峨的高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面对涓涓的流水,会产生一种柔美感。大自然的雄伟高大、宽阔阴柔渐渐成为一种人格现象。到了魏晋时期多的是醉心于山水的名士,他们对山水的眷恋达到了痴迷而难以自拔的程度。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宗炳每游山水,往辄忘返,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游山玩水。及至年老多病,宗炳还为不能遍睹名山而引以为憾,他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把所游历过的地方一一画于室内,以便时时刻刻“卧以游之”。走近山水,会让他们暂时忘却尘世的烦忧,会让他们压抑的心灵得到一丝的快意。山之巍峨,水之流转,树木之葱茏,鸟声之宛转,无不让他们感到自然的美好。青山无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e69e7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