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12-25 22: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定西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定西市,空巢,养老,困境,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定西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祁淑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4

[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农村空巢老人作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重要的群体,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面的困境,对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探索和推进意义重大。本文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视角,分析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深入剖析其养老困境,并从经济、制度、亲情等方面提出化解困境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积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老龄化问题逐渐提上日程,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基于老龄化背景下,2002年世卫组织WHO)首次提出积极老龄化,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为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积极老龄化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人口未来发展的目的和要求,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面对老龄化问题上,我国通过制定和推行延迟退休计划,倡导和实现六个老有等有效思路和策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关于及早谋划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提案》中建议将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积极老龄化理念已深入人心。而给予农村空巢老人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慰藉,尤其重视其精神方面的需求,对极老龄化理念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1.1 养老生活现状

对于农村空巢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一是政府的补贴和养老金,只能满足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自己的劳动收入,但是收入不高;三是子女给予的赡养费。总体来说,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水平较低,只是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1.2 养老健康现状

整体上,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营养搭配不足以及缺乏定期健康检查等因素,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自己以后的自理能力存在很大焦虑心理,生病了怎么办,不能自理了谁来照顾他们。因此,积极老龄化理念下,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需要尤为关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养老情感现状

情感慰藉是目前农村空巢老人最迫切的需求,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由于孤单寂寞,长期不被关心,造成了悲观、存有厌世和自闭心理。再加上旧有的生产观念与模式以及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化导致老年人与社会脱节,使得养老权利不受重视。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家庭地位弱化,甚至有被社会边缘化或淘汰的趋势。 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分析

进入老年期后,空巢老人对物质需求逐渐降低,而更关心自己的健康,心理容易波动,变得脆弱敏感,对养老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 2.1 社交需求

空巢老人常年缺乏子女照顾,由于身体问题,不便出行,有时候就连同村的老人一起聊天都成了奢望,长此以往,老人的心事找不到倾诉对象,心理烦闷容易堆积。空巢老人害怕寂寞、孤独,希望和人进行沟通交流。 2.2 尊重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变迁,空巢老人家庭地位削弱,孝道文化开始淡化,农村经常出现虐待、遗弃、谩骂、殴打空巢老人的现象。因此,对于空巢老人养老而言,他们急需家庭的尊重,急需社会的尊重。 2.3 自我实现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会越来越多的选择那些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广场舞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 化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经济援助

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补助,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将防止老年人贫困和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使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承诺得以落实。 3.2 建立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老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充分调动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提高老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水平。同时,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老年福利事业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子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物质需要,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关怀。由于家庭养老模式变迁的特殊性,使得老人与子女接触和交流的时间减少,从而容易产生寂寞感。因此,在全社会应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子女在工作之余多回家与老人沟通,增加精神上的关怀,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其的尊重和爱戴。

3.4 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老年人应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转变思维,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空巢生活,减少对子女的依赖,慢慢适应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独居生活,确实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晚年的空巢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昊,薛兴利.“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704.

[2] 吕叶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改进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 [3] 谭云楚.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4] 撒日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5] 姚欣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7.

[6] 田文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需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7] 敬金山.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addd4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