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随堂试题练习题

2023-04-10 10: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随堂试题练习题》,欢迎阅读!
练习题,纪念鲁迅,下册,有感,试题

20#《有的人》教学设计

高场镇青云小学 杨运明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00425日晚8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诵,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臧克家)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9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10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194911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

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234):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56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1


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四、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按顺序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 2、抽小节对读:2-5,3-6,4-7 3、抽小节中的句子对读:如第2小节第一句---5小节第一句等。 五、课内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鲁迅的《自嘲》;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嘲(鲁 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语本《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为,做。孺子,儿童。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shé)了。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就称齐景公为“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这是鲁迅《自嘲》中的诗句。又,千夫指为千夫所指,千夫指的,也就是人民的公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作业布置:《有的人》同步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

有的人



反动统治者 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骑在头上 虽生犹死 甘做牛马 虽死犹生



摔垮 抬举



(痛恨 批判) (歌颂 怀念)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b60dc5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