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播撒劳动的“种子”

2022-06-12 05: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种秋收,播撒劳动的“种子”》,欢迎阅读!
春种,播撒,秋收,种子,劳动

春种秋收,播撒劳动的种子

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被淡化、弱化的问题。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结合地域特色开设了《水稻成长记》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亲历水稻的育种、育苗、生长、收割等过程,在动手动脑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播撒劳动 种子

【关键词】劳动教育;水稻种植;春种秋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劳动教育存在被淡化、弱化的问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20187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水稻,在中国已经有七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是粮食作物中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江南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逐渐取代了阡陌纵横的田野河流 ,整齐划一的街市布景代替了参差不齐的草丛苇荡。土地之于人类,劳动之于孩童,已经渐行渐远,模糊不清。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是农村的孩子,却对水稻的生长和收获过程知之甚少,更无法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辛苦。他们已经丧失了田间劳动的热情,失去了劳动精神,甚至对劳动存在偏见。如果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的劳动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不能囿于一间小小的教室,缺少生活的烟火色,而应该在更真实的环境中实施劳动教育

《水稻成长记》课程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将科学种植和劳教育整合的探索和实践。课程从追溯水稻的栽种历史,水稻的育种培苗、水稻的插秧育稻、水稻的收割、大米食品制造等方面分别设置了悠悠的历史青的秧苗绿绿的水稻黄黄的稻谷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亲历水稻的育种、育苗、生长、收割等过程,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出力流汗,学习劳动技能,磨炼劳动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一、选种育种,探寻劳动之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考和双手的联系越紧密,劳动就越加深刻地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心爱的事情。可见,要想学生爱上某项劳动,这项劳动必须让他们动手动脑,让他们感觉到是由于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了最好的劳动方法。

对学生而言,为水稻选种育种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本课程遵循儿童的这种天性,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选种育种。在选种时,学生通过用观察比较法、风力去瘪法、盐水沉浮法等方法选种,发现用盐水沉浮法的方法选种又快又饱满。在育种阶段,学生又分别采用了将浸泡后的种子直接装在育种盘里的自然育种法、在育种盘上包上薄膜的薄膜育种法和在育种盘上盖上湿毛巾的湿布育种法,发现湿布育种法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通过对不同选种育种方法的探寻比较,学生明白了劳动绝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只有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劳动者,才能更好地解决劳动的各种难题,这就是劳动创造智慧的道理。

二、拔秧种田,磨炼劳动之志


过去,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拔秧种田是人人都要参与的家庭的劳动。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辛苦。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孩子离土地越来越远,拔秧种田成了一种新奇的劳动体验。

《水稻成长记》课程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实施春种课程。课程通过教师亲自下田示范和讲解种田口诀,指导学生掌握种田要领。种田口诀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身子微微弯,双腿分分开。左右两边各两株,双腿中间也两株,笔笔直直像条龙。开始,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地走进水田里,一边背着种田口诀,一边学起了种田。不过,很快他们就有了更多的体验:有的发现六株水稻怎么也种不直,有的发现刚刚插下去的秧苗又浮了起来,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腰酸背疼的感觉一阵阵袭来,就像自己的腰马上就要断了。种田结束,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种田真辛苦。通过拔秧种田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种田的辛苦,真正懂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这样真实的劳动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磨炼了学生的坚持不懈劳动意志,让他们在劳动中不断成长。 三、割稻收粮,收获劳动之乐

苹果丰收,稻谷丰收,全面大丰收,人人欢庆丰收年……”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学生人人都会唱,但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大丰收是一种陌生的景象,因为下田割稻,稻谷堆成山是他们从来也没有过的经历。

为了让学生对大丰收有真实的体验,学校联合附近的柯岩路南粮油基地开秋收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稻海、下田割稻、参观粮食烘干中心等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稻谷大丰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当学生看到近500亩的稻田上稻浪翻滚,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手握镰刀,边唱《丰收歌》,边挥镰割稻,劳动的快乐洋溢在心头;当学生看到粮食烘干中心堆成山的谷堆,当他们用力把稻谷推进烘干机,汗水流过脸庞,丰收的喜悦流进了他们的心里。

劳动创造幸福。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秋收课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田野,在割稻、烘稻的劳动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快乐。 四、制作展示,品味劳动之美

《水稻成长记》课程的展示阶段,要求学生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劳动之美,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按四美主题,个性化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示主题分为美文——耕耘日记”“美图——美德小报”“美帽——涂鸦草帽”“美食——米食物

耕耘日记,是指学生记录自己在水稻育种、种植、收割过程中的新发现、新体会,是学生最真实的劳动感受,是劳动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劳动意识在学生心中依然生根发芽。美德小报,是学生在学习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后,根据他的事迹编辑的手抄小报。一张张美德小报,展示的是学生学习袁隆平艰苦奋斗、科研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是学生劳动精神的多样化展示。涂鸦草帽,是指学生将劳动时佩戴的草帽以劳动为主题进行涂鸦,让一定普通的草帽被创作成个性鲜明、色彩绚丽的艺术。虽说一笔一画略显稚嫩,却是学生对劳动认识的艺术创作。大米食物,是指学生以大米为材料,在助力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加成工寿司、年糕等食品。学校把这些美食作为奖品奖励给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既是劳动成果的物化载体,又是饱含着劳动最光荣含义的特殊礼物。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水稻成长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


识为核心,着眼于劳动教育的法、志、乐、美四个维度,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逐层展开,螺旋提升。通过水稻春种秋收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从而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劳动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共青团浙江省委?,少先队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EB/OL]. [2018-07-13] http://www.zhsjhdw.com/show.aspx?nid=3764&tid=25

[2]俞成效.秋收课程:让劳动意识落地生根[J]教学月刊,201909. [3]孟久儿.劳动教育要在融合上下功夫[ N]中国教育报,2020-04-05(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c03498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