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热型

2022-04-03 22:0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见热型》,欢迎阅读!
常见

发热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5X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

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1-4-1)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图1-4-2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1-4-3)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1-4-4)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1-4-5)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1-4-6)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c55a63763231126edb11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