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花事

2022-07-31 07: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人花事》,欢迎阅读!
花事,文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人花事

作者:仝冠军

来源:《出版广角》2015年第03

文人自古恋花,大概是由于文人遭遇多如花草,从怜惜花之易落中可以感慨人生苦短,从叹息花之飘零中可以照见落拓人生,从花之落寞与繁闹的对比中可以体味人生哲理。因此文人不仅恋花,更把花草作为自己在大自然的化身,在其中寄予了数不尽的人生况味和心灵感悟。屈原大概算是香草美人象征的典型代表了,他在诗中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张露无遗;又说自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青春逝去、事业无成的恐惧跃然纸上。后世文人在此影响下,咏花诗层出不穷,无论是李白的芙蓉还是陶渊明的菊花,都永远留在了中国文学的长河里。

编辑出版《学衡》的吴宓生不逢时,在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却逆流而动坚守旧文,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192861日,吴宓作《落花诗》五首,有序及注。62未晓,又于枕上作《落花诗》三首,连前共八首。序曰:古今人所为落花诗,盖皆感伤身世。其所怀抱之理想,爱好之事物,以时衰俗变,悉为潮流卷荡以去,不可复睹。乃假春残花落,致其依恋之情。近读王静安先生临殁书扇诗,由是感兴,遂以成咏。亦自道其志而已。其第一首诗写道:花落人间晚岁诗,如何少壮有悲思。江流世变心难转,衣染尘香素易缁。婉婉真情惜独抱,绵绵至道系微丝。早知生灭无常态,怨绿啼红枉费辞。在后面,吴宓解题说:此首总起言世变俗易。我所爱之理想事物,均被潮流淘汰以去,甘为时代之落伍者也。然而在《吴宓日记》中,赏花之事却并不多见,也许他只是借落花这一题材在抒发情感。 邓之诚则在日记中留下了不少花事。邓之诚喜收藏,不少花鸟画都曾过眼,他也常以此为乐。1954年,其日记中载:今年(端)午节,校中照常上课,无一客来。赖高名凯携石田(明沈周)花草佳卷来观,稍资点缀耳!年底时,邓之诚作有《题沈周萱草葵花卷子》一诗,应该就是为此而作。718日其日记说:郑桐荪来,言彼处凌霄花正开。十天后,邓之诚专程拜访郑桐荪,虽然主人不在,但始见凌霄花,也算是不虚此行。在1956年的一则日记中,邓之诚说:自念平生最怕花落,所以不愿花开。毛主席云百花齐放,然不如四时有不谢之花,此古人所以愿学长生也。昔年屡过香港,仿佛仙人岛,不特终年有花,且四季之花并于一时,真百花齐放矣!我仍不甚乐居其地,至今未尝系恋也。其间流露的情绪,恐怕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出版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在文革期间莳花弄草,仿佛置身桃花源中,不知有汉,何论魏晋。1972年叶圣陶与贾祖璋在通信中多次谈及牵牛花。824日,叶在信中说:今年种一种牵牛,淡粉红色,花之构造与他种其实相同,而圆幅特宽,屡开时乃不成喇叭状而成若干折皱,骤观之乃如复瓣……”921日他又去信说:今年又得一种傍晚开之花……阶前只需种四五株,即觉烂漫殊甚矣。与其谈论花事最多的,则是俞平伯。1974628日,叶圣陶致信俞平伯,托其代为寻找梅兰芳的牵牛花种子,两天后俞平伯回信说,梅氏牵牛花种子自己种了三颗,其他的都被亲朋索去,答应秋后结子之时再相赠。82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da32f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