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探究

2022-07-23 22: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探究》,欢迎阅读!
陶渊明,田园诗,探究,特色,艺术

从三个角度探究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655815 云南罗平富乐一中 李兴高

[摘要] 陶渊明,田园诗派的创立者,他的诗超然物外、拥有无限风韵。探索他的诗歌艺术特色,可以从其诗的意境之清灵美、风格之纯净美、用语之艺术美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 陶渊明 清灵 恬静 用语艺术 要全面科学地认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就要弄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及其诗歌价值、诗坛地位等等。

陶渊明,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通常采用平凡的素材、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他的田园诗做到了融物我为一体,集清淡成一旨,将质朴无华炼成一炉,把人生的感悟酿成万世流传的美酒,让后者永远沉醉不休。其诗对后世影响很大,研究其田园诗,特别是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对于正确评价其诗歌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让后来的诗作者从中获取赏析的营养。

特色之一:在选材叙事上体现出“清灵”之美。陶渊明在田园诗的创作中,描写景物自然清新,叙事情节遵循规律,所写的可谓是人人可见之物,所叙的可谓是普普通通之事,所表达的却是高天世人之情,是常人哲学之理。他通常都做到景物相融,他不在乎事理的非与是,却着力于写出自已生活中的一片新天地。他的诗虽然写的是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但却反映了归隐后生活的恬淡心境与情趣。

(一)从意象角度来审视。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诗之所以能传千古,能激动人心,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此外,他诗中的“人、山川、空气、飞鸟”,都是自然清恬之物。陶诗也常用寄托和象征的表现技巧,“飞鸟”“青松”“孤云”“秋菊”等自然景物,他也常常寄寓着特殊的含义,诗人的意绪、其心态的意象,组合成特殊的系统。其中“飞鸟”这一意象,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也是主体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

(二)从选材的角度来考证。在选材上,陶渊明经常截取方宅、草屋、榆树、桃李、村落、狗吠、菊花等田园素材。选这些题材最方便引起诗人思想情感共鸣。龚自珍说:“陶潜酷似卧龙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说明陶渊明所写的松树和菊花,就也像其本人一样的品格崇高。如《归田园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其中“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的却表现出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

(三)从诗人对生活的切身体验来感知。诗人在《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试想,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 ,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 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从他的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精神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口念来,让人心向往之。“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他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诗人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他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

特色之二:在诗风及格调上体现出“恬静”之美。在《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就是说其诗风“清恬”表现极为自然,毫无矫饰。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清恬”为美的诗歌创作天地。其诗歌在清恬中拥有无限的丰采,在简练之中有淳厚的深情。他的田园诗常常取“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进行巧妙的组合,呈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感受,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一)从诗味“质朴”的角度来审视。清伍涵芬《读书乐趣》赞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移居》其一) 其二)“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主要特点是质朴而实厚。正是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为我们描绘了他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感悟。特别是《移居》其一这首诗,陶渊明表面是描述了他移居南村和他与邻里相处的平常不过的情景,可实质是流淌着汩汩的真情,让人读来的感觉是淡而不枯,质而朴厚。

(二)从诗风“豪迈”的角度来寻证。如《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另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庐在人境》这两首诗,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被列入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它们都表现为一种豪迈之趣,但这种自然,不是粗率浅露,而是在豪迈中寄寓深致的情韵,如玉隐石间、珠蕴蚌腹,在一种浓郁的山林气息和天籁梵音中给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安养,这两首诗是我们认识和了解陶渊明诗风的重要依据。一言以蔽,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是陶渊明“豪迈”诗风的极佳概括。

特色之三:在诗歌用语上体现出的艺术美。陶渊明开创了韵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表现出语言的高度精练,语言的口语化及朴素性,用词的纯净性等特色。

(一)从语言高度精炼的角度来审视。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就准确地指出了他的田园诗的语言简洁纯净。这是对他的田园诗的语言风格的极高评价。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一些名句,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外,几乎看不到其它形容词,这是后人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的纯净鲜明的。

(二)从语言的口语化及朴素性两个角度进行探究。陶渊明田园诗歌在语言方面主要有体现在如下两个特点:1、口语化语言。宋人程俱说陶诗“言出无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冷渊,月湛不可取”《读陶靖节诗》。明人王世贞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如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艺苑卮言》卷三)。钟惺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之外,使人心平累消”《古诗归》卷九)。在《饮酒》(其五)中,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责子》中又说道“虽


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些句子都非常接近口语。另外还有一些更是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陶渊明的诗曾有“田家语”之称,在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文坛上,他的田园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着民间语言朴实无华的本来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谓诗人用语的与众不同。 2、朴素性语言。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你便会发现,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恬静心情,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的。《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此诗使人感到确实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雕琢痕迹。又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也都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难怪诗评论家叶嘉莹说:“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

总而言之,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内容艺术风格三方面的探讨,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他取得了这无与伦比的成就,所以很快就将田园诗推向了诗坛的峰巅。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征,除笔者拙笔谈及到的以上特点外,或许还有更重要的没有挖掘出来,在文章结尾,笔者还要从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其诗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1)梁朝学者钟嵘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 2)诗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敬仰并效模他。

3陶渊明不仅千百年来在国内为后人所雅爱,在国际上也有巨大影响。特别是朝鲜、日本、苏联、英、美、法、德等许多国家把对陶学的研究当作人类文化和世界文学加以研究和发展。

4陶渊明坚持志节,不肯随俗浮沉的思想,为现代读书人所效法。

【参考文献】 1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季羡林;张燕瑾;吕薇芬;张毅主编 2《元前陶渊明接受史》,李剑锋,齐鲁书社2002 3《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曹明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阮籍陶潜之处世态度及其诗风》,欧宗智主编(2003,中国语文528期。 6《世俗与超俗-陶渊明新论》陆晓光、笠征译(1992)(冈村繁原着)台北:台湾书店。 7《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明伦出版社编(1972。台北:明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e19fb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