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形象的三个比喻

2022-05-27 09:0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教师形象的三个比喻》,欢迎阅读!
比喻,形象,三个,有关,教师

有关教师形象的三个比喻

作者:陈如平 论文 2003-11-24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就有过许多令人动心的描述最为典型的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

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定义可以说最为具体而明确地规定了古代教师的功能和任务。到了近现代,人们在描绘教师形象时通常使用三

个比喻,但有人提出质疑。

第一个比喻,“教师是园丁”。其本意是要表现教师象辛勤的园丁培育花朵那样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照、关心和关爱,以表示人们对教师的赞美和尊敬。但

是,需要注意的是,园丁的本职除了浇灌、施肥、照料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剪枝修叶”。从根本上说,这其实是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统一化、产品

标准化、行动整齐划一的基本反映。对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言,“剪枝修叶” 强求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完全一致,而不顾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爱好、

智慧能力乃至具体教学情境的差异,其最终结果是扼杀学生个性,造成千生一面的局面。转移到教师身上,“剪枝修叶”的行为则意味着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剪裁。我

们认为,教师不应是象园丁那样修修剪剪,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让他/她成为他/她能成为的人。

第二个比喻更为形象,“教师象蜡烛”。蜡烛通过燃烧自己给他人带来了光明,因此,这个比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要注意的是,蜡

烛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燃尽了自己。奉献后不可再生,这种形象不太符合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趋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我们要求教师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教师寻求各种机会及时“充电”,使自己成为“长明灯”,以赶上社会经济和先进技术急剧变化的要求。因

为,那种“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需一桶的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应成为“长流水”,要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纯净、营养的知识资源,

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在于自我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三个比喻是,“教师似春蚕”。春蚕的形象是在结出晶莹剔透的银丝,展示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同时,也作茧自缚了。这个比喻用于教师身上可能意味着教

师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更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渐进提高,因此,改变这种

形象的具体做法是要求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参与教师教育科研,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去实践。

对三个比喻提出质疑,无非是要说明,教师形象不太符合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因此要予以修正。我们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对教师能力

要求两个角度来描绘教师的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37998802d276a200292e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