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来历_寒食节的诗句

2022-03-30 12: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来历_寒食节的诗句》,欢迎阅读!
寒食节,诗句,来历



寒食节来历_寒食节的诗句



大家一起来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吧,非常特别的一个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寒食节的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

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



1 3




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常有意义。 寒食节的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 3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寒食夜》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927e85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