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2019年文档

2023-12-21 19:4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核心素养-2019年文档》,欢迎阅读!
素养,地理,核心,文档,2019

地理核心素养

一次教研活动中, 关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的 教学引

起了备课组老师的争议。 有人认为高考未必会考, 讲了学 生也不一定能懂, 课堂上一带而过就可以, 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 也有人觉得, 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和地理实践力。 人地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 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分析、 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 地关系 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二、高考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体现 全国卷的高考地理试题是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 试题中的呢?笔者以 2016 年全国文综卷第 37题为例进行分析。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 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 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图略)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 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


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 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为:第( 1)小题以区域为背景,考 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解答本题时,学生必须通过文字材料(陕 西南部秦岭地区)及区域定位(?对定位、相对定位)的知识来 认识该区域。 考生需能够从时空角度, 运用图表等工具与适当的 认知方式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 比较区域差异并能 够解释其原因。试题明确要求考生“描述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这是对区域时空发展变化认知的一种考查, 似简单的“看图说 话”,实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要求考生对区域变化的规律 做出恰当描述,即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 综合思维:第( 2)小题本质上要求考生分析人类活动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个区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该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综合思维,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问题、了解 成因,熟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会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现 象,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地理现象的发生、 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

3. 人地观念:第( 3)小题考查考生结合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分析人地关系失协的内在原因, 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 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4.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备内涵 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 物栖息地保护”这一设问, 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 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为实际 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够学 有所用。

A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c0edd0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