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课文原文

2024-02-01 21:0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拙政园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拙政园,课文,原文

拙政园课文原文

以下是《拙政园》的课文原文:

从北门进园,迎面一座假山,是模仿虎丘山的山势设计的。山下一池碧水,池畔点缀着几处石块,有高有低,形势不同。这里便是小飞虹,仿建的廊桥。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廊桥里光线幽暗,与周围的粉墙黛瓦形成鲜明的对比。穿过小飞虹,过了枇杷园,沿着梧竹幽居西行,就到了玉兰堂。玉兰堂前有一座雪香云蔚亭。亭北有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座扇亭。站在扇亭上向远处望去,只见四面环山,青峦叠嶂。山间的花树碧草如茵,似与游人相嬉。人们在这里欣赏自然的美景,聆听鸟鸣声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和轻柔的春风,会有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

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是雪香云蔚亭所在的那个小山。它高踞于园中偏北部,环山四望,全园景色历历在目。园中部有枇杷园、留听阁、倒影楼等景区。枇杷园是园内最大的园中之园。园内四处有建筑,有楼、有亭、有轩、有廊,疏密有致。园的西部为倒影楼大草坪。草坪西及南部为清旷楼怡颜滨、宜两亭、盼伊亭等一组小建筑,为游客野餐、歌舞、游聚最佳场所。

拙政园东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和留听阁两处主体建筑。十八曼陀罗花馆在花园的最东边,夏天曼陀罗花盛开季节大有“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之感。庭院里面遍植的绿篱植物;留听阁为听雨轩前的一座小建筑。取名留听阁是因为唐代诗人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赏析:

《拙政园》是一篇描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课文,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拙政园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从选材角度来看,课文选取了拙政园这一古典园林作为描绘对象,非常具有代表性。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课文通过对拙政园的全面描述,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其次,从写作手法角度来看,课文运用了多种手法,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一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对小飞虹、雪香云蔚亭、枇杷园、倒影楼等景点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另一方面,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如将拙政园的景色比喻为“世外桃源”,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来形容留听阁的美景,使得描绘更加富有感染力。

再次,从文化内涵角度来看,课文不仅描述了拙政园的美丽景色,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作者在描述小飞虹时,强调了其仿建的廊桥和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展现了园林之妙;在描述雪香云蔚亭时,强调了其环山四望的景色和全园景色的尽收眼底,展现了园林之雅;在描述留听阁时,强调了其听雨轩前的小建筑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景,展现了园林之趣。

最后,从教育意义角度来看,课文通过描述拙政园的美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向读者传递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课文中提到的诸多景点和建筑也启发了读者对于古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e5a282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