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渡荆门送别(李白)-解析版

2023-12-18 10:2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渡荆门送别(李白)-解析版》,欢迎阅读!
荆门,默写,古诗词,上册,送别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04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

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写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

1 / 3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尾联中“送”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语句: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

是: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答案】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二、阅读鉴赏

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5.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e814fb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