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语气词

2022-09-25 05:1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语气词》,欢迎阅读!
语气词

第十二讲 语气词(一)

——关于“吗”的形、音流变



1、在汉语史上,语气词“吗”先后有“无、磨、摩、麽、嘛、末、吗”等多种书写形式。“无”在中唐以后的诗歌中可以见到,如: 秦川得及此间无?(李白诗) 肯访浣花老翁无?(杜甫诗)

“磨”和“摩”见于敦煌文献,《祖堂集》中也有大量“摩”字用例,如:

锦衣公子见,垂鞭立马,肠断知磨?(敦煌写本《云谣集》

三日后问侍者:“这个诗僧在摩?”《祖堂集》 “麽”虽然在后世刊刻的中晚唐诗中已有用例,如:

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麽?(王建《宫词》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麽?(李中《听蝉寄朐山孙明府》

但是在同时资料中却没有这种写法。宋代以后“麽”已经是最常见的写法了。如:

先生笑问有酒麽?(杨万里诗)


此外,金元以后偶有写作“嘛”“末”的例子: 东风惊落满庭花,玉人不见朱扉亚。孩儿,莫不是俺无分共伊嘛?(《董西厢》

哥哥,你有此心,莫不错寻思了末?(《拜月亭》

“吗”清代才出现,普遍使用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情。

2“无”《广韵》武夫切,微母虞韵,上古明母鱼部。后来在北方话中轻唇音从重唇音分离出来,否定词“无”遵从一般音变规则从重唇音变为轻唇音,再变为零声母(m v ø),而主要元音则从 a 成了 u ;但是已经虚化的语气词“无”仍保留重唇音,主要元音仍然是 a1。大概是为了区别,为了解决形音矛盾,五代前后便在书写上改用读音近似的“磨、摩、麽”记录口语中的这个词。

“磨、摩”《广韵》“莫婆切”“麽”不见于《广韵》《集韵》“眉波切”,都是明母戈韵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磨、摩、麽”所在的歌戈韵也在发生变化,逐渐从a 演变为 ouo。结果“麽”字又出现了文白异读:口语中该词仍读ma与当时的家麻韵(读



1

《全唐诗》中语气词“无”和表否定的“无”都押鱼虞韵,直到宋代仍然如此,看不出分化的痕迹。对这种现象,王力(1980452)解释说:“可能是读文言音来凑韵。


a)韵母相近或相同;书面语中“麽”则变为mo等。 金元以后又换上以家麻韵的“麻”“马”为声符的“嘛”“吗”,又一次解决文白异读的矛盾,使口语与书面语读音重新得到统一。至于元明时期的“末”,本是入声字,《广韵》“莫拨切”,明母末韵,muat ,但《切韵指掌图》以“末”配戈麻,《中原音韵》“末”入歌戈韵,这表明元代其入声韵尾已经消失。“末”不读家麻韵而读歌戈韵,这种情况同宋代“无”可以与鱼模韵相押、宋以后“么”可以和歌戈韵相押的现象可能是一致的,都表明该语气词实有文白两读,书面语中有崇古倾向。2

可见,从唐代以来,尽管语气词“吗”的书写形式递相更迭,但该词在口语中的实际音值基本没有太大改变。书写形式的更迭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时期该词的实际语音



2

此外也许有这类情况:语气词“麽”处于句尾,语音结构易于简化,主要元音容易弱化,读作ma还是读mo有时可能难以分清,写作某字只求相近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01707d581b6bd97e19ea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