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诗】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2022-12-22 22: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读书诗】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欢迎阅读!
六首,韩愈,协律,赠别,古代

【古代读书诗】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1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2),思义患不明(3)。 患足已不学(4),既学患不行(5)。 子今四美具(6),实大华亦荣(7)。 王官不可阙(8),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9),无由助飞鸣(10)。 【注释】

1)元十八协律:元集虚,字克己,行十八。元集虚时在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幕下为吏,其职为协律郎,所以韩愈诗中称他“元十八协律”。

2)患:忧虑,担忧,担心。 3)思:思考。义:义理;意义。 4)足:满足。已:停止。 5)既:已。行:实行。

6)子:指元集虚。四美:承前面四句而来,即元集虚读书没有上面所说的四种毛病,反过来说,也就是读书多、思义明、足而学、学而行。

7)实:果实。华:即“花”。荣:繁盛。白居易诗:“一岁一枯荣。”

8)阙:缺少。

9)南海:指潮州。当时韩愈正由京城贬往潮州。 10)飞鸣:喻指远大的目标。 【赏析】

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首临别赠诗诗首先围绕读书求学


中的知行问题提出自己的哲理性观点,接着对元十八在这方面的修养和取得的成就加以赞扬,最后概叹自己因被贬往南海(即潮州),无法为元十八宏鸣高飞助一臂之力。通俗中见深邃,素朴中含探情,是这首诗的主要恃点。

诗歌一开始就从理性的高度入手,提出求学中的“四患:一患读书不多,二患思义不明,三患自我满足。四患知而不行。这“四患”,是求学过程中四个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环节。其中,能否懂得多读胜于少读,主要是认识问题;对书本内容能否深刻领会,主要是方法问题;能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主要是态度问题;学到知识后能否付诸实践,主要是目的问题。在诗人看来,“知”与“行”应该是统一的。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其起点是读书,其终点是践行,而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又必须有深刻的思考和永不满足的精神,这才能构成“知”。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由首联的言“读书”。至领联而言“学”,于不经意之中将求知的范围予以扩大,从而包容了书本之处的各种知识。

人在求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是很多的,诸如勘,查、问、询、验、证、记、录等等,而诗人特别提出读书、思义、不厌和践行这四个方而,是因为这四个方面是求学过程中的最关键性环节。书本知识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不可能事事都去通过实践获得知识,故读书乃是求知的一条捷径;然而读书而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则读书也等于不读,故思义须明;“生也有涯,而知无涯”(老子语)有限的人生而对着无边的知识海洋,一定要有永不知足的学习态度和勤勉不息的求知欲望,才能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故求学的大敌是自我满足和停步不前;而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付诸实践,指导行动,这是求知的归宿,故“既学患不行”。诗人若意抓住这四个方面予以强调,是深得求知过程的精髓的。

这首诗的主旨是肯定和赞扬元十八的求知有方和知识渊博,然而,作者并没有一开篇就对他加以称道,而是首先提出为学的哲理,这是深有其因的。《荀子·子道》中曾引过孔子这样的谈话“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者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27ed78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