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唐诗鉴赏

2022-10-25 12: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李贺,罗浮,山人,唐诗,鉴赏

《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罗浮山父与葛篇》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此诗称颂罗浮山父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父技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原文】 罗浮山父与葛篇⑴

依依宜织江雨空⑵,雨中六月兰台风⑶。 博罗老仙时出洞⑷,千岁石床啼鬼工⑸。 蛇毒浓凝洞堂湿⑹,江鱼不食衔沙立⑺。 欲剪箱中一尺天⑻,吴娥莫道吴刀涩⑼。 【注释】

⑴罗浮山父:指罗浮山中老人。罗浮山:在广东省境内。葛:葛布。 ⑵依依:轻柔披拂貌。《·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处形容葛布柔软。江雨空:形容葛布就像江上的细雨细密透明。

⑶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李周翰注:“ 兰 ,台名。”此处泛指南方。

⑷博罗老仙:指罗浮山父。时:另一版本作“持”。

⑸千岁:千年,年代久远。《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石床:山洞里平滑如床的大石,古人称作石床,这里代指织布的机床。鬼工:古人把工艺精巧品为鬼工,此处则指手艺精湛的织工。据《格古要论》说:“尝有戒指内嵌玛瑙,其面碾成十二生肖,纹细如发,谓之鬼工。”

⑹蛇毒浓凝:一作“毒蛇浓吁”。浓凝:深深地喘气。

⑺不食:不吃。《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衔沙立:形容天热,鱼儿不愿觅食,在沙中含沙直立。


⑻箱:一作“湘”。箱()中一尺天:形容葛布莹白,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

⑼吴娥: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的美女。明何景明《白歌》之四:“吴娥白为舞衣,镂花缀叶纷。”莫道:休说,不要说。吴刀:吴地(江苏浙江一带)产的剪刀。南朝宋鲍照《代白舞歌辞》:“吴刀楚制为佩,纤罗雾垂羽衣。”涩:不滑爽。指刀钝。 【白话译文】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说罗浮山(在广东省境内)中的一位老人赠送给诗人一块葛布,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 【赏】

此诗开头二句有“江雨空”、“兰台风”等字眼,像是描述天气,其实不然。“江雨”是说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比喻得出奇入妙。“依依”形容雨线排列得整齐贴近,所以“宜织”。以这个副词“宜”字绾连“织”和“雨”,所织的为雨线之意便明白易解。“织”字把罗浮山父同葛联系起来,紧紧地扣住诗题。次句则以“六月兰台风”写出葛布的疏薄凉爽。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诗人巧妙地用六月的风比喻葛布。“雨中”二字承上句来,再一次点明以“江雨”来比喻葛的意思。“江雨空”,从视觉写葛布的洁净,有如雨后晴空;“兰台风”,从感觉写葛布的精美。这种绮丽而离奇的想象,正是李贺诗的本色。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烘托罗浮山父织葛的技术高明。“博罗老仙时出洞”,老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精心织成的葛布拿出洞来,递给索取的人。句中的 “时”,暗示他织得快,织得好,葛布刚刚断匹就被人拿走,颇有供不应求之势。下句就是由此引起的反响。诗人不直接赞美葛布,而是用“千岁石床啼鬼工”七个字来烘托。“石床”原指山洞中形状如床的岩石,这里指代罗浮山父所用织机。“千岁”,表明时间之久,也暗示功夫之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483de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