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化研究理论与媒介研2

2023-01-29 12:2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六章 文化研究理论与媒介研2》,欢迎阅读!
文化研究,媒介,理论

第六章 文化研究理论与媒介研究(二)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和意识形态理论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文化研究 1、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1名称来源:日本学者佐藤卓指出,英国没有美国式的新闻学院和德国式的新闻系,传媒研究在制度上因此享有很大的自由性,英国传媒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120世纪60年代英国就兴起了一股新兴的文化革新流派,这个流派通常被称“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学派,最初得名于1964年霍加特(HoggartRichard)在伯明翰大学成立的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因此,这个学派也经常被称为“伯明翰学派”。不过,文化研究学派的成员均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学派也没有发表什么共同纲领,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学派。但是这个松散的文化团体所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波及到了世界各地,北美、澳洲和亚洲地区都有数量不菲的学者从事文化研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了唯一可以和美国经验主义媒体研究相抗衡的学术思潮。 2代表人物文化研究的早期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两位学者: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廉斯,两个人奠定了文化研究跨学科的研究取向。50年代后期霍加特的著作《文化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1957年)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aty1958年)被看作是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霍加特和雷蒙·威廉斯均有工人阶级和文学研究的文化背景,但是两个人都不满足于仅仅研究文学作品,他们涉足了文学以外的其它文化领域,他们的著作虽然从文学出发,但是更侧重于思考整个英国文化在巨大社会变迁中所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像后来一位英国所指出的那样,“他们的著作都试图从不同的方面解决英国社会缺乏共同文化历史这一问题。”2

3)兴起背景: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评保守主义的文化偏见,克服保守主义者对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出现的恐惧心理,这是英国文化研究兴起的主要背景。

第二,英国文化研究兴起另外一个社会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日益富裕,民主体制和福利国家的健全,许多人相信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学说早已不合时宜。但在此背景之下,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提醒人们,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学说仍依然有效,在高福利、民主化和自由化的外表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只不过现在冲突往往不再是表现为阶级斗争的方式,而是渗透在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文化上的偏见造成了个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2文化研究的路径

我们按照文化研究的进路分为四个时期:

(一)、文化主义时期,主要是雷蒙·威廉斯,他们探讨文化本身问题,探讨工人阶级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差别。斯图亚特·霍尔在《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区分了文化研究的两种路径: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时期,主要受到结构主义影响,霍尔的偏好阅读理论、阿尔杜塞的意识

12



(英国)戴维·钱尼:《当代文化史概览》,戴从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月第1版,第7页。


形态结构、罗兰·巴特的理论。

(三)文化霸权理论阶段。讨论种族、性别和阶级,身份认同成为关键词。

(四)消费社会和后现代主义阶段,八十年代后开始对读者和受众理论的强调,从强调文本的意识形态,转向强调个体的快感和受众的解读自由。

3文化研究的议题:文化与认同

文化研究的议题是相当广泛的,其实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流露出了跨文化研究取向。雷蒙·威廉斯、霍格特的研究对象和基础都是文学领域,但是他们并不满足,把视野投向了社会文化研究,研究方法里面也不纯粹是文学批评,而是融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议题包括:1、人们怎样才成为文化的一个部分?2文化研究如何理解事物意义?3文化研究如何理解过去?4其他文化能被理解吗?5我们如何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关系?6为什么有的文化和文化形式比其他文化得到更高的评价?7文化与权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8、“作为权力的文化”是如何被谈判和被抵制?9、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等。

第二节 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概念的来源

最早提出“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的是法国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在1796时候提出来,他提出这个词语是用来描述一门新学科的计划的,这门学科有关对观念和感知的系统分析,对它们产生、结合和后果的分析。318世纪的欧洲正是科学观念盛行的时代,特拉西就想建立一门新兴的“观念学”,并且他希望“观念学”成为“第一科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这门学科也包含政治和社会,1803年到1815年,他出版了四卷本《观念学的要素》阐释他的“观念学”。但是特拉西的观念学受到了拿破仑的嘲笑,拿破仑认为“观念学”是脱离政治和社会实际的虚幻的形而上学,他甚至指责“观念学”破坏了法国,所以拿破仑严厉控制“观念学”的发展,但随着拿破仑的离开,“观念学”又回到了哲学空间,不过这时人们将(Ideology)等同于“观念学”,而是指观念本身。 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他对于“意识形态”所作的最经典的阐释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意识形态”看作是错误的东西,而且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形式,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这些统治通过媒介、知识分子传播,并统治着被统治阶级的思想,被统治阶级尽管可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这些思想却被统治阶级控制和支配。 2、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和列宁都把意识形态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这里代表着参与冲突的双方的各自利益。在卢卡奇看来,既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那么无产阶级也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水火不容,根本对立的。

3、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法国哲学家阿尔杜塞(1918-1990年)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兴旺发达,我们说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就是在法国兴起,阿尔杜塞是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学者,虽然阿尔多塞否认自己是一个结构主义学者,但是很多人仍然将他看作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杜塞试图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问题,尤其是关于“意识形态”方面论述的欠缺,他把结构主义理论应用到了“意识形态理论”中,他运用结构主义理论重新解释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3

(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8a5fccb14e852458fb57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