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别裁有感教师随笔论语别裁在线阅读

2022-12-06 18: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论语别裁有感教师随笔论语别裁在线阅读》,欢迎阅读!
别裁,论语,有感,在线阅读,随笔

【读《论语别裁》有感,教师随笔 论语别裁在线阅读

今年寒假,我读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早知道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诗人,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个特有才气的人,《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从这本书中我收获颇深,但也读的很艰难很吃力,非常惭愧自己的学识浅薄。

在我以前的概念中,“读书就是学问”,有学问的人都是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都是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我从《论语别裁》书中“可爱的小学生”一节读到,并找到了答案,前面所说的是错误的。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对,绝对的好,这就是学问。

作者举的例子是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入则孝”,我明白了,这个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对一般人就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XX,爱天下……记得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否能与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里是否是一个孝子。这就是“入则孝”,若在家里,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则孝”,何况在外,怎能做到“出则弟”?与别人交朋友呢?在学校同样如此,同事之间也要做到“出则弟”,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之间要讲友爱,讲团结,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书育人。

“谨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谨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之间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同时又“泛爱众”,一个人有了伟大的胸襟,能够,在学校里,彼此之间的友爱,对学生的爱,扩而充之,就能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假如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亲仁”,就能再亲近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就能与他人,也就能做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了。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做好了人,还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学文”,热爱文学的就做文学家,热爱科学的就做科学家,热爱艺术的就做艺术家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所在,兴趣爱好,去以量力而行。

在这一节中,南老先生还表达了对尊师重道精神的呼吁。原文很有意思,“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四十几年前,的时候,孩子回家向家长要敬师金,说给他五十园,孩子一定说不行,这是敬老师的要一百园。这种事到了初中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生与老师在路上见面,点个头便


已经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堂而皇之的,学识愈高,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笔触很犀利。但又实实在在。说实话,自己感觉比较庆幸的是教的还是比较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正是对老师最尊师重道的时候,让我们老师也感觉到了浓浓的温暖和爱意,工作起来更加有劲头,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倡导尊师重道精神,为扭转这样的风气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其实通过《论语别裁》我们还能学到很多西,如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南怀瑾先生的治学态度等等,虽然我阅历太少,很多学问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到位。我会慢慢体会,这很有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c47de5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