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宪涛《捡漏儿》高考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10 05:4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程宪涛《捡漏儿》高考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捡漏儿,练习,答案,高考,阅读

程宪涛《捡漏儿》高考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捡漏儿 程宪涛

十年以后,吴征已是鉴宝专家,古玩行业的翘楚,古董界的权威。吴征经常参加鉴宝秀,出现在电视上、课堂上,成一针见血巧辩真伪,或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最让他引以为豪壮的事,依然是那次检漏儿。“漏”摆在楠木架上,在各朝历代器皿中,虽然显得不起眼儿,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那一年,吴征到河南出差,完成公干后逛古董摊儿。地摊儿上多是仿冒品,他没指望淘到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最西侧一摊儿上,他发现了这个物件。摊主五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庞,浑身筋骨分明。正面多是一些赝品,角落里蹲着“漏”。

吴征的心怦怦乱跳,仿佛饿狼要冲出山。吴征把欲望关进笼子,表现得轻松平静。他先拿起一件做旧的砚台,询问价格。摊主回应的价格离谱。吴征又拿起仿制乔炉,摊主说出实情——是假货。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吴征装作对罗盘感兴趣,开始认真地砍价,挑拣罗盘的毛病,那是民国时期的器物,本就不值几个钱。吴征把价格压得低,双方自然无法谈拢。

然后,他终于拿起“漏”,仿佛漫不经心地刚看到一样。吴征第一眼就断定,那是唐朝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不明显,恰恰因这一点,让很多人失之交臂。吴征问:“这小家伙什么价?”摊主伸出了一个巴掌。吴征故意说道:“五十块?”摊主显出不屑,道:“五百。”吴征用指鹿为马战术,道:“寻常百姓家的东西,花哨但缺少质感和气度。”其实,摊主再添两个零,吴征购买的意志依然坚定。这时有人走过来,吴征侧身挡住“漏”,唯恐被抢夺走,或者来人哄抬物价。好在那人没发现。吴征继续道:“四百我拿走。”摊主道:“四百九,给您留个打车钱。吴征显出无奈的样子,从衣兜里摸出钱递上,接过找的十块钱,捧着“漏”撤退。

业界人士来欣赏“漏”,有人出百倍价格,有人出千倍价格。物以稀为贵,世上孤品,奇货可居。“小小的古董,是时代的断面,包藏着历史、地理、文化……”后来吴征在各种场合,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面对电视台主持人,面对礼堂黑压压的人群,面对来访的朋友同事,经过无数次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吴征在故事里斗智斗勇,占据主动控制节奏,而摊主顽固无赖,始终被蒙在鼓里,最后变成了一个傻瓜,与财富擦肩而过,把珍品拱手相送。其中,吴征添加了自己忐忑、惶恐、害怕等心理活动,人物有血有肉,故事具有可听性。吴征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引来听者的艳羡感叹。吴征总忘不了煽动、蛊惑听众去小摊儿,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若抛开文化和历史,用金钱衡量古董,吴征仅凭这个“漏”,就能跻身小康水平,他现在已成为专家大师,各种头衔称呼里饱含着对吴征的敬佩尊重。吴征每天坐在楠木椅子上,品味着上好的红茶,目光停留在古董上,内心滋润且满足。

某天,再次去河南那座城,吴征想到古董摊儿上看看,重温下历史,缅怀下过往。他很少再到摊位来淘宝,即使来,也是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用达观的心态闲逛。遭落民间的珍宝少。十余年了,那个摊主还在。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染白了吴征的头发,摊主没有大变化。看来摊主没有发财,没有淘到值钱的货色。以前摊上还有民国造物,现在全是仿制品。

彼此咫尺天涯,吴征一步登天,摊主平淡平庸。吴征拿起一个盘子,即便是初入门的人,也一定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低劣的赝品。尤其可笑的是,盘子上居然烧着字,画蛇添足欲盖弥彰。吴征说:“一万元卖吗?”摊主正在吃盒饭——一碗浑浊的麻辣烫。他吃惊地抬起头来,


下意识地说道:“卖!吴征道:“可以转账吗?我没有带那么多现金。摊主放下麻辣烫,重视起生意来,道:“如果您执意买的话,给二百块钱得了。“ “为什么?”吴征问。

摊主道:“那是赝品,我不能骗您!” 吴征不知如何离开市场的。

从此,他不再讲述捡漏儿的故事。那个“漏”放在角落里,有人问起来历,吴征就说:“骗来的!”

询问的人审视吴征,道:“吴大师,你的意思……?” 吴征认真地说:“真的!”

6. 下列对小说主人公吴征的分析和评价,不合理的一项是(

A. 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地摊上仿冒品成堆,他却能一眼发现珍品。在鉴宝秀上,他往往也能一针见血辨真伪。说明吴征眼光独到。

B. 拿起漏儿时漫不经心,交谈时不漏声色,控制自己,精心谋划,巧施心计,一番迂回作战后,如愿得手宝物。说明吴征工于心计。

C. 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讲故事时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多方渲染,添油加醋,着意美化自己。说明吴征为人高调。

D. 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说明吴征勇于自省。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与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吴征和地摊摊主之间的故事展开,通过地摊摊主多年不变经营原则,表达了对这一类人的认可和赞扬。

B. 本文作者用有限视角讲故事,通过对吴征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的一系列刻画,生动表现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C. 小说最后吴征回答说“真的”,承认了自己“捡漏儿”的行为是“骗”,完成了自己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主题。

D. 地摊摊主是故事情节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他的实诚厚道反衬了主人公贪图利益、记本分的形象。

8. 吴征在“捡漏儿”的过程中心态是什么?都运用了哪些兵法战术?请简要概括。 9. 简析小说题目“捡漏儿”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答案:

6. D “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错误。

7. B “本文作者用有限视角讲故事”说法错误,应该是第三人称客观视角。

8. 1)吴征来到地摊看到有漏儿可捡内心狂喜,表面却故作镇定;有人走来时,吴征害怕别人抢夺“漏”或者哄抬价格;最后吴征成功捡漏,心里狂喜,但却装作无奈的样子。 2运用了①围魏救赵(声东击西)②欲擒故纵(装作漫不经心)③指鹿为马的战术。 9.1)①题目中的“捡”指吴征捡到了唐朝时期的瓷器,捡到了业界的名誉与地位。②题目中的“漏”指吴征漏掉了行业中本分经营之道。

2)①情节上,“捡漏”是故事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人物形象上,“捡漏”使地摊摊主与主人公吴征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摊主实诚厚道、诚信经营,主人公吴征贪图利益、漏”掉了行业中本分经营之道。③主题上,地摊摊主固守着经营之道和做人的原则;主人公及时醒悟,“捡漏”体现了作者对商道中诚实无欺的交易原则的认可和赞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d0cabb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