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

2022-04-11 10: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欢迎阅读!
微观,社会学,社会,互动



微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

微观社会学表征社会学研究角度的一个范畴。又称小型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或巨型社会学相对而言,主要研究社会互动、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基本群体等社会现象,侧重于研究互动和人际关系。

其中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互动。以下我们主要分析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社会互动实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强调要“审时度势”“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其意思都是要说明自己所处的情境,并选择与具体情境相协调的方式。举一个具体例子,电视剧《小爸爸》中,主角于果一行人在前往云南的途中经过一个山村。村中正在举办婚礼,并带领他们参加,于果三人盛情难却,婚礼过程中,村人不停的喊“撒斗”(干杯),并一个一个向于果这个外来的朋友敬酒,于果也喊着“撒斗”与村人挨个喝酒。这就是典型的“入乡随俗”。因为于果正确考虑他自己所处的情境,并作出了正确的处理,因此他在村子里获得了村人的好感,愉快的度过了在村子里的生活。

由此可见,了解情境及情境的要求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能帮助我们进行更合理的社会互动。

不同情境,不同类型的互动在过程上往往差别很大。这里主要分析芝加哥学派帕克和伯吉斯等人的主张。他们将互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冲突,顺应,同化。

竞争:互动双方争夺同一个目标。这是双方只是一种排斥关系,而非对立。

冲突: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 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结束互动,但大多数情况下,冲突的一方或双方会部分改变其思想、态度、习惯来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

同化:顺应的结果是双方在很多方面日趋接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通话。

寝室中互动行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以下挑选一个事例。我和A君就饭菜加葱问题曾进行激烈的纷争。厌恶葱的我对于A君加好多葱的行为表示不解与不屑,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与A君开始以语言攻击对方的行为,但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为了避免这种无谓的纷争,开始渐渐顺应了A君的想法,开始尝试在饭菜中加葱。到现在,我以完全实现了和A君的同化,饭菜中加葱以变成了十分正常的行为。

这个例子很好的阐述了芝加哥学派对于社会互动的主张,由竞争到冲突再到冲突,最后转化为同化。

当然,不是所有的社会互动斗遵循这个理论,上面已有阐述,社会互动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类型往往差别很大。

这里可以看出,对社会互动的过程加以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的社会互动很有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处理社会互动,更从容的进行社会互动。

(由于微观社会学涵盖的面太大,因此这里我只选择了其中的社会互动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eca942f111f18583d05a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