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022-04-08 08: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和古曲《阳关三叠》、歌曲《送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能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读给大家听听吗?(3-4背诵,师相机点出诗歌的内涵)在同学们动听的诵读中老师感受到每一行诗句无不积淀着诗人丰富的情感,真挚的情怀。古诗正是以它那丰富的内容、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一次在古诗的殿堂里漫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师板书:唐 王维) 二、新课: (一)知诗人 师:谁了解王维?

(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二)解诗题

师:你们知道吗,在王维的生活经历中曾一度奉使出塞?你们知道什么叫奉使出塞吗?(生回答,师板书:使)

师小结:奉使出塞就是奉皇上的命令到别的国家去,就和现在的外交官一样。

师:这回又有了出使边塞的任务,皇上派不是王维而是王维的好友元二。此人姓元名——二吗?

(生回答,师板书元二)

师小结:元二是作者好朋友的昵称而不是真实的姓名。

师:元二就要出使边塞了,谁来送他呢?(生齐回答)送他去哪?(生齐答) (板书:送安西)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两生读诗题,指导读诗题要求读出诗的韵味,齐读) (三)明诗意

1、范读古诗,初步体会

师过渡: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在王维的眼里山水万物皆有情。他把满腔的热爱寄予田园山水的同时更把一腔真情寄予了他的好友元二,当元二远赴安西即将远行之时,王维深情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师配乐范读古诗)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谈体会)

2、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师过渡:让我们细细品读这首诗,请大家打开书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要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生练读后汇报。指导:朝、舍、更这三个多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法。


3、再读古诗,体会诗意 师:要把一首古诗读好,只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再把古诗读3遍,边读边根据书下注释和你收集的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的请向伙伴请教也可以请教老师。

(生读诗理解意思后汇报,师相机板书:清晨雨 润轻尘客舍青柳色新)

引导朗读:谁愿意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读中,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34人体会读,师生评价) (四)悟诗情

1、读古诗,勾画面,体会渭城之美

师过渡:王维是唐朝诗坛上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后代学者称他为“诗佛”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也让你为我们这首师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再读古诗,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生读后汇报,师板画:柳枝,并说明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板画:客舍。板书:离别酒伤心人)

师:你能把整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生描述,同时出示离别画面的幻灯片) 师:这么美丽的渭城早晨让我们不禁吟诵—— (生读诗,读出渭城早晨的美。齐读体会) 2、看图片,读诗句,体会离别之情

1)师过渡:虽然杨柳依依,却挽不住朋友的双手,虽然细雨蒙蒙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两个心心相映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要去哪儿呢?(生回答,西)

出示安西的图片,介绍安西和新疆的气候特点。 (板画:安西)

师指点板书引导体会:

此时的渭城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 此时的渭城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 2)师:从渭城到安西要走过远呢?

(出示我国行政区地图,介绍渭城、阳关、安西所在的地理位置) 3)出示阳关图,师引导体会:

这就是阳关,走过阳关,满眼都是荒漠,满目都是凄凉,陪伴元二的只有那无尽的荒草,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路上风沙侵袭,一路上酷热严寒,其中有怎样的艰难险阻,事事难料啊。元二就要走了,你若是王维你会对他说点什么呢? (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回答)

师引导:此时的王维望着眼前的朋友,想到他就要去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或许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不能相见真是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满腔深情都化在手中这一杯薄酒之中,化在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接读)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自王维和元儿分别后不久,王维就与世长辞了,这一别不再是短暂的分别而成了今生的永别!孩子们,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诗呢? (生读)

师:此时,老师怎么觉得这不再是一杯酒,里面分明有别的味道。你品出来了吗? (生可能会回答:悲伤的味道,难舍难分的味道,痛苦的味道)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 师引导:数不清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要远行了,让我们一起送送他吧……


(师生共同朗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小结古诗,延情朗读,激情背诵。

师:王维与元二难分难舍,依依惜别(师板书:依依惜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呀,正因为有了这首深情的送别诗才有了唐朝名曲《阳关三叠》(放乐曲)这首曲子广为流传不仅仅因为其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更因为他记录着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深情的离别。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走进诗人王维的心灵世界…… 师:谁愿意借这首曲子给大家深情朗诵这首诗? (生听乐曲,配乐朗读,背诵)

友情,真的就像一杯醇香的酒让我们沉醉。友情又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血液,友情又像淡淡的花香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五)拓展延伸

王维与元二的离别,是哀伤的离别,悲凉的离别。在1200年后,离现在并不远的李叔同先生也写了一首《送别》。谁来给大家读读?(出示《送别》并播放《送别》歌曲)分别总是带着淡淡的伤感,绵绵的愁绪。在这送别的歌声中,我也要与大家分别了,心中有几分留恋,几分难舍,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还相信你们这些优秀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多的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临别前,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你们,用一颗真挚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珍爱友情,珍惜亲情,做一个有诗心,有诗情,有诗才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ef4b0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